开车斗气为何频致悲剧?

    近期,四川变道女司机被暴打的新闻尚在热议中,云南又曝光了一起司机斗气,奔驰车撞死老人的案件。

    公路世界是一个陌生人之间的世界,在熟人社会中行之有效的道德仪规在这个世界难以奏效,尤其是有着汽车外壳作为屏障,人们固有的羞耻感更为弱化。可以说,人们被禁锢在车厢的狭小空间里,相对封闭的公路世界更容易演变为弱肉强食的蛮荒之地。为了防止这种暴力演变,国家制定了交通法规,以期在公路世界建立起法治规则。

    要让法律成为人们信奉的规则,基本前提在于违法行为全部或者多数能被发现并被惩治。然而,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执法条件所限,当下不少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轻微违法行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这让一些轻微违法沦为了习惯性违法。以这两起事件为例,每起事件都隐藏着各种交通违法,违法变道、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在道路上违法争执。

    这些违法难以被执法者发现,更难以得到法律评价,但在客观上却又给相对人带去了交通上的不便,失去了法律的及时有效干预及警示,双方就容易演化为竞相违法,甚至施以暴力进行“私力救济”。因此,所谓“开车斗气”只是这些悲剧的导火索,而背后是对不文明行车却得不到“惩罚”的长期积怨。要想改变公路世界,就须从查处不文明行车尤其是从违法的不文明行车抓起,各地需在立法权限内,实现交通法规与行车道德的统一,将多数不文明行车行为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并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