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高质量的阅读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关于阅读,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名言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当然不错,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络的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再加上阅读氛围的减弱,书籍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正在逐年下降。网络阅读确实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若是从人文涵养的角度看,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本身就意味着不全面,再加上网络阅读的简化,人们由此实现的认知和理解,很容易导致片面。更不用说,博人眼球的“标题党”以及对阅读主题的扭曲,比比皆是。一定程度上讲,这样的阅读非但不一定是我们进步的阶梯,甚至还可能让我们变得愈加肤浅浮躁。
阅读是思想的发动机,是塑造一个人精神气质的最佳途径。三联书店总编辑、资深出版人李昕就一直呼唤有价值、有品质的阅读,在他看来,提高人均阅读量的绝对数,并不意味着提高全民阅读质量。对此,我也深以为然。事实上,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无书可读的时代,而是一个面临信息膨胀所带来的“选择恐惧症”的时代,有很多书只能说它无毒,不能保证它有营养,所以用高质量的阅读来塑造我们的精神气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一个人如果能坚持阅读经典,就不会出现浮躁感,而且处事有基本思想,还能经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一个民族如果都能坚持阅读经典、尤其是民族经典,这个民族必然有强烈的民族尊严和文化自信,而且有深度思想和强大凝聚力,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必将不断绵延传承——民族必然永存。因此,每个人在阅读之始,都要首先确立自己的阅读目标,围绕经典著作进行有价值的阅读。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更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建设书香中国,开展全民阅读,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建设,进而提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文明程度,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要求。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亲近图书,让阅读成为自觉选择和终身爱好,用高质量的阅读来塑造个体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形成崇尚经典文化、重视文明风尚的社会风气,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少一些浮躁味,多一些书香气;少一些腐臭味,多一些文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