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志愿服务常态化
本报讯(记者袁婷) 3月5日下午,在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委员会的会议室里,35位来自政府机构、媒体、医疗卫生、教育界、企业界、社会组织的人士及社区志愿者汇聚一堂,开展了一期特别的沙龙活动。此次沙龙活动主题为“志愿服务常态化”。
此次主题沙龙是第六期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沙龙,由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北京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举办,因会期恰在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当天的沙龙活动主题及嘉宾发言都紧扣两会热点。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水平是热点话题,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委员会因此选定“志愿服务常态化”作为此次沙龙主题。
活动中,中华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袁媛首先对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北京爱之家公益服务中心、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总队和中关村公益智慧创新研究院先后做了主题发言,分别从社会公益组织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以及公益志愿活动模式发展等不同角度对“志愿服务常态化”进行了探讨。
在主题发言之后,来自青海省的雪域救助中心理事长王丹华介绍了在青海省开展医疗救助以及在青海省儿童医院试点医务社会工作的情况,来自北京市的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利用自己的职业特长提供社会志愿服务的经验。
之后,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张晓艳医生代表全国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服务总队宣读了倡议书,她倡议全国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志愿服务常态化”,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普及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提供就诊指导,对社区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深入边远地区为患者进行义诊。
与会的媒体嘉宾、志愿者代表对全国医务工作者进社区倡议书及“志愿服务常态化”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提到“把3月5日变成365日”“快乐志愿者”等概念,提出应结合时代发展,对志愿服务作出新的解读。在活动最后,来自政府部门的同志就政府支持发展志愿服务的情况以及如何实现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常态化、制度化提出了意见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