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吉华: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是队伍建设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司法体制改革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队伍建设,核心问题是检察官、法官的薪酬待遇问题。司法体制改革的效果如何,最终还要看此。”34日,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朝阳市委主委、朝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邢吉华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现在所有基层检察院全都面临着队伍建设的问题,案件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基层检察院,年年招人,年年都招不上来。”邢吉华认为原因之一是因为检察官、法官待遇低,没有吸引力,其次是因为检察官、法官要求必须通过司法考试,专业性强、门槛高。

“你能想象吗?在一个市级检察院,一个检察官一二审加一起要负责百八十个案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文件上说让学者和律师进入司法队伍,但是恰恰最需要人员的基层检察院没有人去。”邢吉华说。

在司法体制改革中,人们提到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检务公开。邢吉华认为:按宪法层面,检察机关之上还有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大的监督,同时检察机关除了自办案件以外其他案件都是中间环节,前有公安,后有法院,本身并没有处理案件的最终权力。

“检务公开是一个很好的监督举措。”在邢吉华看来,十八大之前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很多措施,也一直在提,但措施和力度确实不明显。

十八大尤其是四中全会召开以后,对检务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检院曹建明检察长提到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更要勇于接受舆论监督。

自去年2月初,从高检院到基层地市级检察院,开始并网,检务公开正式施行。

邢吉华所在的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检察院也不例外。所有法律文书全部在网上公开,案件一旦出来后,马上就会有媒体关注,公众围观效应和对案情的知情权更加有利于案件的启动。

邢吉华表示,检务公开实施之初,一些检察官还有些不适应,首先是增加了大量工作,所有做的事网上都要录一遍,每个办案人员都有一个个人加密盘USBKEY和电子签章,自己做的工作都要自己录入,时间久了才慢慢习惯。其次是在依法治国的新背景下,高检院通过规范司法行为和错案追究制自上而下贯彻,力度很大,也令检察官压力大增。

对于检务公开,邢吉华举双手赞成,他说作为司法机关都希望能积极推动。不过,目前检察机关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实际工作中,问题很多,难点也很多。而队伍建设问题,始终是决定着司法体制改革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目前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薪酬待遇的问题也被提出来,“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单独的工资序列,要高于公务员。在司法队伍中要高于另两类,一个是司法行政人员,一个是司法辅助人员。但落实到什么程度,还需拭目以待。改革要一步步来,希望某些关键环节能落实到位。”邢吉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