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整改首提“人员追责”意味着啥?

过去审计工作无法根除顽疾,在于有审计而无问责,查出了问题也多是“一改了之”,没有辅以刚性的责任追究,或者说问责没有做到位,存在失之过软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由于审计问责“令箭当鸡毛”的虚置,不但影响了审计的权威和效果,也消弭了公众信任,“审计风暴”演变成“审计疲劳”。

能查出问题当然值得称道,但若是不能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那么查出的问题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因而,审计工作必须重视追责,做到违者必究,究之必严,并将其制度化和常态化。

审计动真格、见真章,当然面临着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若靠审计部门的单打独斗,很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有为才有位,审计部门在利用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力之余,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比如纪检和地方政府的合作。

虽然在责任追究上,审计部门并没有独立的话语权,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优势,去努力争取和实现话语权,值得审计部门考虑和面对,并作为促进审计工作的现实要求。

首次就“小金库”追责相关人员表明,审计部门已经意识到“只打雷不下雨”问题的严重性,正不断完善和弥补机制短板,以此提高审计的权威和效果。有破才有立,万事开头难。有了首提问责的开篇破题,后续的跟进就不再困难。“人员追责”常态化之后,审计风暴会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