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野外露营安稳扎寨
近期,北京市相关部门对北京市地方标准《帐篷露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进行了解读,明确了营地安全的“四维防护体系”:选址安全、设施安全、防汛安全、应急安全。强调生态保护的硬性要求、服务品质的升级指标、特色功能区的创新指引以及政企协同管理机制,为北京帐篷露营地的规范化、标准化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露营活动逐渐普及,露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到133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483.2亿元,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44万亿元。露营经济持续升温的同时,正在推动露营装备、营地建设、活动策划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随着露营的普及,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露营地缺乏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缺少相关规范,露营爱好者“见草地就搭帐篷”,随意“安营扎寨”,破坏环境;在“露营热”的带动下,一些野景点、未开发的景区成为热门“打卡地”。“露营热”衍生出的种种野蛮生长的市场乱象令人担忧。
北京制定帐篷露营地标准,规范帐篷露营地发展,为行业规范化、标准化运营提供依据恰逢其时。相关标准结合地方资源现状实际,在对设施保障、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要求的基础上,还强调了绿色环保、智慧化发展、无障碍休闲的发展思路,如提出建设生态停车场、新能源充电设施等,对于引导行业从粗放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多样的露营体验作出了制度探索,有利于更好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规范帐篷露营地标准化发展势在必行。帐篷露营地从零星化到规模化发展,已成为不少地方文旅产业的新业态和消费增长点。各地应加大探索力度,积极为帐篷露营地“立规矩”,推动供需两方协同发力。如出台相应的法规规范,建立涵盖露营用地标准、环保要求、安全规范等方面行业统一标准,对露营安全、露营区域、露营住宿、露营设施、露营游玩等作出明确要求,完善监管体系、惩罚机制,规范露营市场行为,推动露营地以及露营企业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引领露营类产品服务提质升级。加强监管,对污染环境、不文明露营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罚,促进帐篷露营地在规范中稳扎稳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旅游生态观,倡导绿色露营、“无痕露营”、安全露营理念。
露营成为休闲新风尚,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建立健全帐篷露营规范标准和管理措施,不断提升露营者的文明素养,有序引导露营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方可让更多人愉悦感受“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