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厉整治“黑诊所”“假白大褂”祸害老人问题

  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是大力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契机。部门会商整治“黑诊所”“假白大褂”祸害老人问题,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具体体现,对于规范行业秩序,进一步维护好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段时间,“黑诊所”“假义诊”“假白大褂”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幌子,诈骗老年人钱财,危害老年人健康,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近日,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六次部门会商会召开,研究会商卫生健康领域涉老诈骗整治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分析卫健领域养老诈骗整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提出包括深入揭批“神医神药”“中医世家”等各类诈骗套路手段、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等四点意见。(7月1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相关部门会商解决,对于推动卫健领域养老诈骗问题整治工作走深走实具有重要意义。这几年,清理整顿“黑诊所”“假白大褂”等问题的力度很大,“违背祖先意愿”出卖“祖传秘方”的“神医”不见了身影,过去一些靠欺诈生存的小诊所、小医院等也消停了不少。但也要认识到,“黑诊所”“假义诊”“假白大褂”祸害老人问题仍然没有完全根除,必须要深入整治卫健领域养老诈骗问题隐患,切实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黑诊所”“假白大褂”祸害老人虽是老问题,但在当下却具有不同以往的新表现。比如声称“祖传秘方”可治新冠病毒,会因话题关注度高而受到“追捧”;将过去的“乙肝转阴”包装成“核酸转阴”,也容易让一些人上当受骗;“假白大褂”以防疫之名走村串巷,可能让居民失去警觉;借推广医保电子凭证之名收集并贩卖老年人信息,可能还会被误认为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做好事……凡此种种,均属健康领域涉老诈骗的新表现。

  “黑诊所”“假白大褂”的老套路尚且能够欺骗很多老年人,新的欺诈手段更有可能让老年人防不胜防。同时,这些新手段还会令监管与打击的难度变大。比如,短视频、视频直播、微信朋友圈等成为“祖传秘方”“神奇疗法”的坑民新通道;线下“黑诊所”逐渐减少,但寄生于互联网诊疗上的“黑医生”却开始出现,有的不法分子还在互联网上兜售伪劣医药产品等。

  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是大力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契机。部门会商整治“黑诊所”“假白大褂”祸害老人问题,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体现。要以精准指导深化线索摸排,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揭批“神医神药”“中医世家”等各类诈骗套路手段,深入发动受害老年人及其亲友积极举报。要以全面巡查推进“黑诊所”“假白大褂”整治,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偏远农村的巡查力度,查处一批非法行医、诈骗老人的“假白大褂”。要以建章立制推进长效常治,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行业规定、服务规范和工作制度,研究出台规范医养结合机构诊疗行为的政策文件,健全完善线索举报、风险预警、重点监控、社会监督等制度,补齐制度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行业秩序,定能让“黑诊所”“假义诊”“假白大褂”等难有生存空间,进一步维护好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