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因2021年3月14日含有“1314”谐音(“一生一世”),被不少新人认为是结婚登记的“好日子”。然而当天恰逢周日,于是不少网友建议民政局加班办理业务。针对这一情况,河北省辛集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河南省郑州市、辽宁省盘锦市等地表示,已协调安排婚姻登记机关加班办理婚姻登记。(3月13日新华网)

  @严奇:此前有媒体报道,曾有网友在人民网某地方领导留言板中留言,希望能在3月14日临时开门,但被当地民政局以疫情防控为由回绝。现如今有不少地方政府应民众呼声,协调开放。破例开放登记体现出民政部门拥抱新型文化风潮的开放性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放眼未来,同样特殊的日子还有很多,不能每逢节假日,都让婚姻登记部门陷入“开或不开”的尴尬。对待民众的特殊需求,应当适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增加弹性的婚姻登记日,在避免给工作人员增加休息日负担的情况下,满足民众的婚姻登记需求。


  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对一批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的羽绒服进行抽样测试。30个批次的羽绒服中,有24批次的测试结果不达标,占比达到80%。羽绒含量不足、标识标签不符合国家标准、羽绒蓬松度指标不理想等问题暴露。(3月11日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

  @李嘉晖:不合格“羽绒服”不仅让消费者寒了心,还对互联网商业环境造成了影响。出现问题商品后,主播退赔道歉成为解决纠纷、挽救主播形象的主要方式。但目前尚未明确的直播电商行业规则,使得消费者权益受损后追责面临种种困难。事实上,除了“看得见”的主播,那些“看不见”的相关者——生产商品的厂商、直播平台等对于问题产品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考虑出台专门性网络直播行业法律加强监管,提高带货主播准入门槛,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建立监督维权直通车制度等,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1年春节期间,程运付在摊位前做拉面的镜头被自媒体主播放到了短视频平台,与之伴随的还有关键词——“三块钱一碗拉面”“坚持15年不涨价”。似乎是一夜之间,这位来自山东临沂市费县梁邱镇的普通摊主有了新名字——“拉面哥”。(3月10日澎湃新闻)

  @孟伟:成为网红后,面对记者镜头采访时,39岁的程运付说自己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也曾想过开视频弄直播,但“说漂亮话,让粉丝高兴”这种赚钱方式并不是他理想的赚钱方式,“用花言巧语赚的钱,不踏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路网红主播们对“拉面哥”进行“围追堵截”,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挤。据此前报道,每天至少有500名博主围拍“拉面哥”摆摊,从摊前到屋内,一度导致村里交通“瘫痪”。

  “拉面哥”的务实精神闪闪发光,人们更愿看到“靠双手挣钱”的案例来熨帖人心。生活的改善、社会的进步,少不了勤劳的双手,“拉面哥”用他的努力让乡亲们过得更好,我们要做的则是守护而不是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