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点
“目前,我国市场化运营的手机App超过1700万个,普遍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给用户和国家安全留下隐患。”安徽省人大代表赵静茹提出建议,相关部门要通过App备案管理系统的建设,督促各企业提高安全强度,规范上线标准及市场管理。(2月1日《检察日报》)
@郭元鹏:管理难度越大,越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应该通过App备案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对各属地App企业的备案登记;利用App信息审核、风险评估、漏报检测、考核打分等手段,督促各企业提高自身App的安全强度,规范上线标准及市场管理。对于那些违规收集信息、拒不整改的市场主体,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惩戒力度。要加强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树立个人信息保护的高压红线意识。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防止人群聚集的“一米线”发挥了很大作用。作为守护安全健康和文明秩序的重要举措,“一米线”还被北京、广州等地写入地方立法。2021年伊始,河北等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公共场所设置“一米线”防疫措施的重要性被再次反复提及。(1月31日《法治日报》)
@堂吉伟德:“一米线”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一方面,出于对个人健康的重视,公众在遵守“一米线”的规则上,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度自觉;另一方面,公共场所在落实“一米线”安全距离上,引导和约束功能起到了主导性,比如车站、码头、机场、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率先实施,其他市场主体和商业机构也纷纷跟进,按照相关规定设立了硬性的一米线标识距离,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进行劝导,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部分地方更是从立法角度将“一米线”纳入地方立法,实现了道德引导与法律约束两手抓。要在继续宣传和引导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辅以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疫情防控时期取得的成效得到巩固,真正促进公众良好习惯的形成。
“谁跟××(区)发展过不去,我们就跟谁过不去;谁砸××(区)营商环境的牌子,我们就毫不留情砸谁的饭碗。不管是‘铁饭碗’也好,还是‘钢饭碗’也好,都要砸!”某区委书记在优化营商环境暨作风建设年动员会上说。(1月30日《湖北日报》)
@易国祥:如果能够按照该书记所说,从一开始就扎实落实“六治六纠”,即“治庸治懒治散,治慢治乱治浮;纠等纠靠纠要,纠推纠躲纠拖”,优良的营商环境就水到渠成了,干部们也用不着在“砸饭碗”面前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