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厕所革命”的好事办好做实
最近,新华社走访了北方某地多座村庄,发现不少改造厕所没法用的“怪事”。据报道,由于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等多方面问题,近5年来,当地政府投入上亿元财政资金改建的8万多个厕所,弃用超过5万个,造成资源浪费。(2月2日中国青年网)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厕所革命”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2019年1月,中央农办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地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持续推进,以小厕所促进社会文明大进步。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144亿元资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改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推动方式简单化,农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投入上亿元财政资金改建的8万多个厕所弃用超过5万个,也反映出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厕所革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大问题,不仅是农民生活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农村厕所改造怎么改,考验着各级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治理智慧和能力。把“厕所革命”的好事办好做实,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小厕所、大民生的为民情怀,提高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把“厕所革命”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把“厕所革命”好事办好的自觉。
小厕所里有大学问,各地各部门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协调推进农村厕所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俯身问计、问需于民,把尊重农民传统习俗文化和引导改变农民不卫生的生活习惯相结合,把民生的事情真正办到农民心坎里,真正让农民群众满意。
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要严肃批评问责,对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监管不力的要严厉追责,严查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有力监督保障民生项目资金安全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农村“厕所革命”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是最大、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各地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为提高群众生活条件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