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视点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10月17日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将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控烟相关的条款,被控烟人士称为“意义深远的调整”。校园周边设置售烟网点的老问题和电子烟这类新问题,都得以明确。(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王红峰: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青少年吸烟多是因为模仿成人或是受同龄人影响,有些青少年的监护人本身就是烟民,再加上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青少年很容易成为烟草的消费者。如果商家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的话,那么我国的烟民将大大减少。“未成年人禁烟”入法,是控烟的一大进步。要落实好相关法律,有效遏制未成年人吸烟,除了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严厉处罚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的商家外,还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如今,各地对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工程日益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要面子不要里子”“讲速度不讲规律”等问题突出,有的甚至在考核督察压力之下搞起了生态形式主义,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生态损毁之实。(11月5日《半月谈》)
@安子州:生态环境的守护和治理需久久为功,不可突击“装门面”。一方面,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修复在内的各式生态环境保护举措要严格科学论证,切忌贪大求靓,违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要“适当”,制定标准要合理,应根据其自然特征和客观需要进行“有限修复”。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既要有“切一刀”的铁腕决心,也要有科学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的智慧和举措。只有分类施策,精准治理,对症下药,让监管措施更加精准、严谨、细致,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更好实现既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据了解,今年初,为做好抗击疫情工作,助推企业复工达产、劳动者就业等民生工作,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行劳动合同电子化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线上招聘、线上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经请示,电子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11月3日《北京青年报》)
@堂吉伟德:劳动合同的电子化,或者说电子合同的法定效力等同化,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3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北京市明确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并出台意见进行全面推行,无疑具有破冰之意。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当下,推进电子劳动合同,实现更广范围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各级政府管理的效能和服务水平,实现治理水平的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