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愿降薪”测试忠诚度涉嫌违法

  公司收益良好,老板却发话“允许员工自愿降薪”?近日在知乎上一则截图引发网友热议,截图对话显示,“今年公司效益良好,利润有较大增长。公司决定,允许员工自愿申请每月降低待遇的10%。”据悉,该截图群对话的员工已离职。多名公司员工称,“自愿降薪”为公司的服从性、忠诚度测试,类似测试在公司每年都会发生。(11月8日《成都商报》)

  公司效益良好,老板却发话“允许员工自愿降薪”,此番操作不合逻辑,令人不解。从法律角度看,即便公司效益不好,也不能随随便便给员工降薪。薪资降低属于变更劳动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才可以,并且原则上要签订书面协议。况且“公司收益良好”,这种情况下的降薪行为,显然涉嫌违反劳动法。

  相对而言,员工属于弱势一方,面对公司所谓“自愿降薪”的要求,员工很难不“自愿”。据悉,目前公司内部多达93%的人选择降薪,要说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请求降低待遇,恐怕很难服人。

  目前,截图群对话的员工已经“自愿离职”,跟该员工平日关系密切的两名员工也遭“离职”,而那些未自愿申请“降薪”的7%的员工前途未卜。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自愿降薪”。用此方式得出员工是否“忠诚”的结论,可靠吗?

  要让员工对单位忠诚,第一条就是要保证员工的尊严与人格,保障员工的各项权益不受侵害,而非通过员工是否积极配合老板的各项违规决定得出结论。类似“自愿降薪”之类的测试操作,只能让员工对公司“面和心不和”,表面上赞同。

  需要看到的是,诸如“自愿降薪”“自愿加班”“自愿不领加班费”等现象,以及以此检验员工是否对单位“忠诚”的所谓“企业文化”,不只是新闻中这家公司独有,在很多单位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监管部门应深入单位进行彻底调查,并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对于各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文化”予以坚决纠正,让违规者付出沉重代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