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价内推”骗局须打防并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阿里巴巴远程实习一万五”“黑石这个LEVEL一万八”“普华永道两万一”“波士顿(咨询)两万五”。某网友晒出了安永离职员工冒充安永招募“远程实习”的微信聊天截图。对于面临就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除了完成基本的线上学习课程外,通过线上进行“远程实习”获取一份顶级公司的实习经历,也成为当下很多高校大学生的首选。然而,这样的实习机会被一些商家盯上,做起了买卖。在闲鱼、淘宝等平台搜索关键词“实习”,会发现不少商家贴出实习资源,商家号称自己是靠谱的中介,可以通过内部关系搞定实习名额,或者是所谓的“远程实习”。(9月3日《法治日报》)

  求职平台在未取得企业同意的情况下,以“企业在职员工指导”“内推”为幌子招揽生意,属于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而“保录取”则涉嫌合同欺诈,不仅违背了相关法规也有损诚实守信原则,还侵害了企业名誉与消费者利益,理当查处。一方面,对于“付费内推”可能破坏职场公平、侵害在校大学生权益的隐忧,相关职能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监管,依照相关法律,严打变味的付费内推服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联合相关企业对高价虚假“内推”信息进行勘误清理,鼓励求职者举报维权,对弄虚作假、唯利是图的求职平台进行严厉查处,绝不让高价虚假“内推”肆意泛滥,成为糊弄求职者、谋取暴利的陷阱。

  高价“内推”还衍生出“有钱就可找到好工作”的金钱至上观念,严重影响了青年求职心理与社会公平。广大求职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应端正求职态度,认真打磨自身实力,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不要轻信“花钱购买内推”一类的“捷径”,要提升甄别能力、法律素养和维权能力,避免人财两空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