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茶企如期支付茶农茶款彰显诚信精神

7月,受汛情影响,安徽歙县一茶企3000吨茶叶被泡,茶企老板痛哭担心无法如约向茶农支付茶款。然而通过一个多月自救和政府帮扶,茶企已凑得部分资金。为了使茶农利益不受损失,茶企负责人决定把鲜叶款全部支付给茶农。813日,数十位茶农持收购单在茶园基地兑款。茶农表示十分感激。(816日南方都市报)

按理说,茶企收购的茶叶被洪水浸泡属于不可抗力事件,即便茶企因此付款迟延、不完全,也不属于违约,不需承担相应责任。茶企在这么大的困难面前,没有退缩、逃避,没有用不可抗力情由削减己方付款义务,而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权益还给茶农,按照约定正常如期向茶农付款,没让茶农受损失、担风险,给茶农吃下定心丸,彰显了诚信精神。

当然,茶企能够在受灾一个多月后就凑得部分资金,逐渐恢复履约支付能力,不仅得益于茶企的积极自救和契约精神,还得益于当地政府、武警官兵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各方支持帮茶企减少了损失,筹措了资金,增强了复工复产的底气和力量。本质上,茶企能够抵御住洪灾的侵袭,逐渐恢复经营能力和履约能力,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共担风雨的结果。

诚信是金,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本,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歙县这家备受关注的茶企正在逐步复工复产。无疑,茶企的诚信精神就是复工复产的信心和希望所在。茶企在困境之下的履约表现是用实际行动打出的最有价值的营销广告——哪一个茶农不愿意把茶叶交给这样的企业?哪一个茶叶经销商不愿意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哪一家银行不愿意向这样的企业贷款?茶企把茶农的利益放在心头,迎着困难向茶农履约付款,守住了茶农的民生底线,也给企业留出了生存机会,拓宽了生存发展的路径。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经历逆境和顺境,甚至会遭遇种种意外事件的侵袭,但只要企业恪守契约精神和诚信精神,尊重并积极保障签约对象、消费者的权益,有为付不了客户的款而担心痛哭的情怀,那么,企业就有了最强的生命力和抗击打能力,就能够在各种困难、各种沟沟坎坎面前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就有了更多长远发展的空间和际遇。这正是歙县这家茶企向茶农如期支付茶款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