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 观 点
救护车紧急运送心脏骤停病人,却在红灯路口被两辆小车拦住去路,警笛声不断,车主仍未让行。8月7日,珠海交警依法开出了珠海市首张不礼让救护车的罚单。(8月13日《珠海特区报》)
@叶金福: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53条规定,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可见,其他车辆给救护车“让道”是有法可依的。既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作为司机就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这既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体现,也是对抢救灾情的救护人员的一种尊重和敬畏。此次,珠海交警对不礼让救护车的司机首开“罚单”之举,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这不仅是对当事司机的一种惩罚,更是对其他司机的一种警示。
奇石“迎宾”、园林绿地动辄巨石“压阵”……近年来,部分地方在城乡建设中热衷花重金“移石造景”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移石造景”所用的景观石大多由政府采购,价格畸高,有的一块石头数万元,高的逾百万元。这类工程同时还助推一些地方在河道无序取石,在山中乱采滥挖,破坏生态环境。(8月12日《北京青年报》)
@何勇:当下一些地方热衷花重金“移石造景”,使得景观石变成“疯狂的石头”。这显然极不正常,实质上是前些年饱受诟病的“大树进城”的升级版,是一种形象工程、形式主义,或许背后还存在腐败魅影。而且,许多景观石来自河道取石、山体开挖,严重影响和破坏河道生态、山体环境,危害巨大。遏制地方政府花重金“移石造景”的歪风邪气,除了引导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外,关键是要斩断背后的畸形利益链,同时,需要完善和强化公共工程建设的审批、采购,切实防止“以石牟利”的腐败行为。
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出现大量“凶宅”买卖信息,一线城市45平方米的房子,均价只有一万元出头。新京报记者发现,发布“凶宅”出售信息的并非房主,实际多为中介,以此作为获客手段。(8月12日《新京报》)
所谓的“凶宅”不过是哗众取宠、获得客源的“诱饵”而已。“凶宅”交易信息随意“出没”,虚假房源泛滥,交易平台对此负有审查职责。闲鱼平台应当依据相关法规,采取下架、责令房产中介整改等措施,消除不实信息,而不是听之任之,否则,就要承担管理过错责任。取缔虚假“凶宅”交易信息,维护房屋市场秩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比如完善住房市场的立法,规范中介活动、厘清行业规则,健全住房市场的监管等来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