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见“限时停车区”为市民行方便
日前,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会同市城管委等部门在城区公厕周边增设了路侧限时停车区,驾驶员可将车辆在车位中停放15分钟。首批92处已完成标线施划、标志设置等工作并投入使用,第二批109处正在施划中。今后还将根据公厕位置及道路条件分批增加,以解决驾驶员“如厕停车难”问题。(8月3日《人民日报》)
目前各地汽车保有量非常大,且逐年快速递增,导致城市交通异常拥堵,停车位极为紧张。市民开车出行临时办事,特别是遇到如厕、买早点、接娃等刚需,有时只需要临时停车几分钟即可,却经常面临无处停车的困窘。如果随便在路边停靠,又会被贴罚单、扣分,实在太不方便了,亦时常因此遭到市民的抱怨和不满。
“限时停车区”的设置,恰恰解了司机临停的燃眉之急,只是一个细微的管理举措,却能给市民带来非常大的益处。这样的“临时停车区”并非北京市独有,近年来各地城市相继推出了类似临停举措。比如杭州的“绿色停车位”限时临停20-30分钟;西安“海绵车位”21时至次日7时免费停车,“限时停车位”专供出租车司机中午就餐时停放;长沙规划“潮汐车位”夜间部分道路可临时停车等。
这些临时停车位的特征非常明显,均是在部分街道、社区的路边,设置了限时免费停放区域,供市民临时停车所需,超时违停则要依规罚款、扣分。可见,此举是为了弥补城市停车位紧张、市民停车难而催生的解决方案,在没有额外增加新停车位的基础上,以市民刚性需求为导向,将现有停车位资源进行合理灵活调配,乃是提升资源管理效能、缓解城市停车压力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城市治理是一项科学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最大化满足更多市民的现实需求,非常考验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限时停车区”给出了一个高分答案,实属不容易,也给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做出了榜样,值得更多行政管理部门学习和借鉴。将市民放在心里,用心完善公共服务,细心打磨每一个流程,为民排忧解难,压减不必要的办事手续等等,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不断考虑和改进的地方。让城市更美好、更宜居,不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落在实处。
“颈椎健康、胸椎健康、腰椎健康、骶椎健康、尾椎健康……”7月30日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题为《人体〈健康经〉》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关注。(8月1日澎湃新闻)
@维扬书生:官微蹭热点,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注意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热点蹭得好,不但“接得住梗,立得了人设,上得了热搜”,还能传播温暖与善意。如若过于贪图短期话题效应,在营销上铤而走险,很可能给政府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那就得不偿失了。
为了规范广告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7月31日审议通过《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将近年来社会较为关注的游戏广告纳入法定监管范围,明确提出违规违法广告的广告主和发布者面临同责同罚。(8月1日《中国青年报》)
@林春:面对当前游戏广告的一些乱象,《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具有积极意义和标杆作用,不仅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其陷入网游“陷阱”,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其他人的权益,给大家更好的体验。
“这条路是小区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前几天下了大雨之后道路非常泥泞,我打12345反映后,第二天就有施工车辆前来铲泥、冲刷道路,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北京石景山区五里坨街道纪工委监察组对一周来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办理情况进行回访时,在西山机械场社区听到这样一条“点赞”。(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江文:影响老百姓心情的也许并不是买房买车这样的大事,而是门前的道路泥泞、房里漏水、楼下噪音扰民这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它们如鞋中的砂子,看似影响不大,但时时刻刻给你制造麻烦,让你如鲠在喉。“接诉即办”无疑契合了老百姓这样的需要,党员干部只要在“快接”和“办准”上下功夫,就一定能服务好群众,让群众满意。
“局长走进窗口当场帮我办理了涉税业务,十分贴心!”7月22日,在湖北利川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峻的辅导下,市民张杨顺利地办理了契税缴纳业务。(8月1日《湖北日报》)
@文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局长通过到大厅办事窗口直接面对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从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实干意识,面对面了解到各自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促使窗口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