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 开展垃圾分类普法宣传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北京市昌平区各部门强化联动形成合力,有力推动垃圾分类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公共场所等基层一线,为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营造出良好法治环境。

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优势,“北京昌平”“法治昌平”等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相关解读,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群众法律需求。昌平区社区青年汇通过线上活动“家庭大扫除云分类”“世界地球日 垃圾分类挂饰制作”“五四青年节,垃圾分类我先行”带领青年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分类小窍门,培养青年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通过宣传、活动使更多的青年以及辖区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公益项目中来。

针对青少年这一重点普法群体,昌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制定出台了《昌平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昌平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实施任务》《昌平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相关工作提示单》等系列文件,科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广大师生行动起来,主动实施,实现垃圾资源有效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天南街道利用“五一”假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分类原因,普及分类办法,并进行互动小游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垃圾种类,循序渐进,加深印象。

昌平区司法局还将垃圾分类普法宣传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要求各村、社区通过微信群、电子显示屏、入户上门、卡口领取等多种形式,发放《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致首都广大市民的一封信》进行广泛宣传。南口、史各庄、回龙观司法所以播放宣传视频、现场咨询、发放法治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线下宣传使居民增强了垃圾分类意识,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