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近日,《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布。《公报》由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编写,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发布。

《公报》指出,2019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中向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海洋倾倒区、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海洋渔业水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较上年有所增加;管辖海域内末发生100吨以上的船舶溢油和化学品泄漏事故。

2019年,生态环境部有序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监管工作,切实履行滨海生态空间监管职责,稳步推进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共对1434个海洋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190条入海河流国控断面、448个污水日排放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污染源、32个海水浴场开展了水质监测;对18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开展了生态状况监测。监测显示,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