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卖欠条要先认清法律风险

“个人转让借条,本金324万,我只要3成,剩下都是你的。”近日,有网友反映称,某二手转让平台上频频出现欠条转让信息。

欠条、借条,都是债权凭证。网上买卖欠条,看似奇葩背后,实质是一种债权转让行为,即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就此而言,网上买卖欠条虽然奇葩,却合法可行。

但要减少纠纷,避免风险,网上买卖欠条过程中也要讲究合法合理,根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债权的来源、形成要合法,且不能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即欠条本身是合法有效的;二是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合法有效的协议;三是债权本身必须有可转让性,比如依特定身份关系而产生的遗产继承权、赡养费请求权等,不可转让;四是债权的转让必须事先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这就意味着,网上买卖欠条,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酸爽,10万元的债权1万元就可成交,其实离实现债权还差得很远,不管是“贱卖”还是“捡便宜”,都隐藏许多法律风险。

卖家之所以贱卖债权,说明所谓的欠条,很可能存在严重瑕疵甚至违法情形而难以兑付,或者欠条涉及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买家即使持有欠条,也难以实现债权。试想,如果并非不良债权,或“老赖”有能力、有意愿履行债务,通过直接索要、诉讼或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完全可以维护权益,所需费用有限,卖家岂会轻易到网上大幅贱卖兜售债权?

网上“贱卖”欠条,利益诱惑背后潜藏多重法律风险和追偿难题,尽管实际成交案例不算多,但买卖双方还是悠着点好,尤其购买时需小心谨慎,切莫因为“捡便宜”而收下一堆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