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版苏大强” 拷问养老困境
近八旬的贾老伯以公证遗赠的形式,将一套市场价超百万元的房产赠送给照顾自己多年的保姆。贾老伯有一儿一女,但他们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保姆一直细心照顾他。目前,老人子女尚不知情。
因为与热播剧《都挺好》中的情节非常类似,老人立遗嘱将房产赠给保姆,贾老伯被网友们称为“现实版苏大强”。
国人心目中存在“水往下流”的传统观念,贾老伯将房产赠给保姆这个外人,而不是留给具有血缘亲情的子女,颠覆了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故让人大呼意外。同时,人们担心贾老伯年事已高被人迷惑或欺骗。其实,还可能存在另外两种情形,一种是贾老伯的儿女因为主客观原因,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父子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另外一种是贾老伯与保姆朝夕相处,保姆多年悉心照顾,二人之间确实产生了感情,为了感谢保姆或者使其有保障,贾老伯愿意将房产赠与她。
其实无论何种情形,都必须强调的是,第一,老人有权处理自己名下的财产,无论是留给子女还是赠与保姆,只要是老人的真实意思表达,且办理了正规手续,均合法有效;第二,网友们为保姆费谁出争得不可开交,实际上即便是儿女出的保姆费,也不能代替亲人在旁的陪伴与慰藉;第三,不少人认为将老人照顾得吃穿不愁就够了,殊不知即便到了晚年,也有情感需求,也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老人希望有个“老伴”陪伴自己共度余生,无可厚非。
一些网友之所以为子女叫屈,是因为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为了打拼事业,常常远离父母家乡,导致照顾父母与发展事业、呵护自己的小家庭不能两全,父母应该体恤孩子。但我们也不能对一些自私自利、疏于照顾老人的不孝行为视而不见:子女是否尽到了赡养责任,是否孝顺,贾老伯为何要瞒着子女去立遗嘱,保姆是否贪图老人的房产……这些问题相信当事各方自己心里都有数,也不妨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现实版苏大强”拷问养老困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从屡屡得逞的针对老人的各种诈骗案件,到一床难求的公立养老院,老人们身心羸弱,情感孤独,面临各种难题,亟须社会强烈关注。“现实版苏大强”只是用一种冲突方式将其再次放大而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仅关系到老年人口的幸福,也关系到年青一代的工作与生活,更关系到社会的安宁幸福。子女尽可能常回家看看,多陪伴一下父母,关心父母,缓解父母的空巢之苦,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而社会各界都要关注老年群体的养老诉求,健全养老保障,拓宽服务渠道,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纾解巨大的养老焦虑,补齐子女不在身边的养老短板,使其快乐、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这是比“老人房产该给谁”更“值钱”更普遍也更难解的重大问题。
因在超市购物被少找4分钱零钱,陕西西安男子肖绵明将西安永辉超市告上法庭。4月23日,西安市灞桥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院判西安永辉超市退还原告肖先生4分钱。(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丁家发:商家应从“4分钱官司”中汲取教训,经营行为必须讲诚信、守规矩,遵循公平公正交易原则,一方面,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子支付,免去了找零的麻烦;另一方面,在现金支付找零方面,尽量让利于消费者。这样,才能构建没有欺诈和轻松愉快的消费环境,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美好。
中共中央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并为基层减负提出了硬要求。一个多月来,多省份已陆续印发文件,细化通知要求,确保措施落地。(4月24日新华网)
@郑望友:各级各地出台政策性措施无可厚非,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在执行落实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站在“为干部减负是为群众谋利”的角度去换思想、转作风,真正将减文、减会、减督查装进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实效上,防止开出的是“空头支票”。
“制作一条4米长、40厘米宽的横幅要100多块钱,村里每年花在制作宣传标语上的钱不少。”谈起横幅标语散滥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军屯镇党委副书记、镇纪委书记李茹涵深有感触。(4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鱼予: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有千万条,但不管怎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终归不可取。愿我们的基层管理部门能够真正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抓落实、干实事,以服务群众的实绩实效做宣传,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标语能够入群众的眼、脑、心。
近日,银保监会、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简化查询已故存款人存款相关事项的通知》,大大简化了关系人查询已故存款人存款余额等的手续。(4月23日《证券时报》)
@胡建兵:从“简化已故亲人存款查询”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现在银行许多“霸王条款”已不合时宜。再说,这些银行的行规,并不能代表国家的法律,有的于法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银保监会应该对银行的一些过时的行规清理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