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安全帽不该沦为监管盲地

411日,一线工人安全帽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工人的黄色安全帽被领导的红色安全帽撞碎。拍摄视频的窦师傅称,拍摄所用的安全帽是工地发的,不结实的安全帽就是塑料,一碰就碎17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微博转发视频并表示,如果连工人的安全帽都不安全,又怎么能够实现生产安全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决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通过拍摄的视频可以了解到,普通工人的黄色安全帽不堪一击,一撞就碎,而领导的红色安全帽经过多次撞击依然完好无损。鲜明的对比,折射出相关企业对普通劳动者合法权益尤其是生命健康权的漠视。对此,监管部门理当积极作为,查处漠视劳动者安全的无良企业,让一线工人的合法权益受到真正重视。

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和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既是用人单位不可豁免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更是劳动法规定其不可逃避的法定义务。安全帽这一设备看似无足轻重,却是守护劳动者人身安全的重要工具,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性命。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安全帽要符合GB2811-2007《安全帽》要求,安全帽的选用要符合GBT 30041-2013《头部防护 安全帽选用规范》要求。即安全帽应按照规定的方法,经高温、低温、浸水、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做冲击测试。传递到头模上的力不超过4900N,帽壳不得有碎片脱落。

一线工人所处生产工作环境的风险系数远远高于领导所处环境,其所佩戴的安全帽却脆弱至极,凸显出涉事企业根本没把工人的正当权益放到心上。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领导所佩戴的安全帽相当牢固,可轻易击破工人所佩戴的黄色安全帽,说明并非不能为工人配置合格的安全帽,而是采购人员或其他责任人区别对待。

可以说,这样的豆腐渣安全帽,有还不如没有。佩戴这样的安全帽,只会给不知情的工人和旁观者带来安全受到重视的幻想,丝毫不能降低风险系数。劳动监察部门理当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不放过任何可能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细微之处。市场监管部门也该擦亮监管之眼,查处生产、销售不合格安全帽的无良商家,进而形成合力,让提供辛勤劳动的一线工人不被糊弄,不被亏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