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影视“长拆短”式侵权,法律不能沉默
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但也正在沦为抄袭和侵权的重灾区。“2019网络视听版权论坛”上透露,去年涉嫌侵权的短视频达百万条,导致行业损失百亿元。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直言,著作权保护已明显滞后于当下网络视听发展。在短视频领域,最令原告律师头痛的就是对作品版权的界定,“几分钟说电影”算不算侵权?司法上有没有明显的判例?
影视视频是自我表达的工具,也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艾瑞咨询研究的《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保护报告》指出,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规模已近千亿元,网络视频版权保护进入了4.0时代,主要模式表现为“短视频剪辑、搬运”“体育赛事直播侵权”和“广告屏蔽”等问题。目前电影盗版、侵权方面已衍生出一些新花招,比如“长拆短”,将电影拆分短视频侵权尤甚。
所谓“长拆短”,是指未经许可将他人的视频作品拆分为若干片段。这是目前短视频领域里占比较高的侵权形式,被拆分的作品最主要的是影视剧,也包括一些综艺、体育、音乐、教育以及其他类别的节目和作品。判断原视频是否为法律意义上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至关重要。时长并不是划分短视频独创性的关键性要素,有些短视频很短,但是它集中地把作者的个性、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因此,理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应该说,短视频的版权保护方式与其他类型的视频保护方式并无差别。不管是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应该提供一体化、普惠化、扁平化的版权保护,不能在所谓类型化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一方面,在短视频版权领域乱象治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平台在版权保护过程中的角色和职责。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短视频版权侵权问题频发,执法难度大的问题,应当建立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体系。同时,应当尽快建立全国统一快速授权系统、原创视频维权系统等,各作者投诉时,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权属证明等投诉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新型版权问题研讨会上,腾讯、新浪、爱奇艺、搜狐、快手、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短视频行业版权自律公约》。同时,在自律的基础上,更要将规矩挺在前面,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短视频平台企业的版权监管,通过行政约谈、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手段,有效整治短视频行业存在的侵权问题,规范互联网短视频行业版权秩序,进一步加强对短视频平台企业的版权监管,通过行政约谈、行政处罚、刑事打击等手段,有效整治短视频行业存在的侵权问题,规范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互联网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短视频网络版权市场的良好生态秩序,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版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