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加班常态化成员工“过劳”的杀手

近年来,加班费、提成工资等案件纠纷迅速增长,尤其同传统的欠薪纠纷相比,与休假相关的劳动纠纷已成为劳动者主要诉争类型。从业过劳不仅仅是法律现象,更是社会和经济现象,是企业压力传导至员工的一种体现。近日,一则由互联网程序员引发的新闻登上热搜——一名程序员在GitHub社区上建立了一个“996.icu”(即工作996,生病ICU)项目,披露部分互联网公司“996”工作制现象,引起了不少“996工作者的共鸣。

工作996,生病ICU”,意味着长期过劳工作,最终面临健康风险。由此引发的“996”加班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不仅是程序员,在IT行业加班加点,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近年来因为工作量大、工作压力过重引起的过劳现象并非少见。

从法律角度来看,员工超时加班是不被允许的,也是违法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并强调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员工多加班,企业才能多出活,生产效率提升,效益最大化得以实现。所以企业往往会用加班能赚钱来忽悠劳动者的休假权;从员工自身利益角度来看,休假权得不到贯彻落实,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身体健康没有保证。尤其是社会竞争激烈,劳动者压力山大的当下,劳动者休假权被缩水,导致劳动者出现亚健康,过劳死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之殇、劳动者之悲。

别让加班常态化成员工过劳的杀手,确保劳动者的休假权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需要立法强化休假理念,加快休假立法,健全和完善休假法律法规制度,构建适度劳动制度,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加班行为,对因加班需要而剥夺劳动者休假权的企业应依法严厉查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关爱员工的角度,从劳动者是企业宝贵财富的理念出发,摒弃加班文化,自觉维护劳动者的休假权,别用加班能赚来忽悠劳动者。作为劳动者,千万别被加班能赚遮望眼,应从长远眼光看问题,注意珍惜工作的本钱,拒绝非法加班,敢于向无休止的加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