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机器人”不是学生的“减负神器”

  近日,哈尔滨市的张女士发现,读初三的女儿用压岁钱订购了一台“写字机器人”,它不仅可以模仿孩子的笔迹抄课文、抄生字,还能画手抄报,女儿的语文作业就是机器人帮着写的。她一怒之下摔碎了“机器人”。

  “写字机器人”的发明,旨在为减少艺术家们的一些重复性劳务负担,岂料却成了部分“熊孩子”快速“完成”抄写作业的替代工具,甚至也博得了许多家长的好感与艳羡。“写字机器人”被视为孩子们的“减负神器”,看似直击了一些重复性抄写的“无聊作业”痛点,但其误导和耽搁学生学习的负面效应却是不可小觑。

  家庭作业的要义在于“精”而非“多”。对于字词的规范性书写,由老师耐心正确的一次指导和纠错,足可让孩子们记忆犹新,也胜过学生漫不经心地盲目抄写一二十遍。重复性抄写还极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或徒增反感。至于“熟能生巧”的道理,更需仰赖孩子们今后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与认知。由此解读,重复性抄写确属弊大于利的“无聊”之举。透过家长喜爱“写字机器人”的多重缘由,人们看到了“抄写类作业”不受待见的客观现实。

  家庭作业是为温习、巩固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记忆与应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的书写能力与学习习惯。尽管有千条理由诟病重复性抄写的不当与无聊,但“写字机器人”在学生群体的悄然流行,却未必是孩子们的学习福音,甚至有可能成为对孩子们的误导与贻害。

  学习是必须动手动脑的自主性活动,诚实、务实的学习态度比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更重要。这是事关孩子们品格完善与健康成长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写字机器人”并无原罪,关键是要恰当、正确使用,让孩子们的学习回归自我、回归本真,远离“写字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