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老年旅游难题既要讲法律也要讲方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成为旅游消费生力军,老年旅行团成了旅游市场新热点。然而,许多人发现,老年人跟团旅行限制颇多,各种明确的、隐性的障碍,让原本兴致高涨的老人们着急生气。
从法律的角度看,商家无权对消费者的身份和年龄设限,否则便涉嫌歧视。而我国早已发布《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规定旅行社不得拒绝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参团,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对此,旅行社一方面顾忌老年人身体状况,出于安全责任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老年人参与收费项目少和消费观念趋于保守等原因。
如是现实问题,依法规范固然重要,但不能一味地仅仅依靠法律硬性破解。应在对老年人跟团无端设限或者“以年龄为由加收费用”之类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的同时,还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引导和服务,从制度上和大环境上解除旅行社的后顾之忧。
总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中国老龄人口正在增加,老年人的旅游需求也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拒绝老年人就是拒绝一个巨大的市场,监管者和旅行社都应认清中国旅游市场的未来趋势,要“摸准老年人的脉”,梳理老年旅游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症下药,破除壁垒,迎合市场,既要讲法律,也要帮助旅行社清理障碍。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杏林镇政府便民服务导办台前,一位咨询高龄补贴事宜的老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将身份证放置在一台机器的读卡处,仅几秒钟时间,一张便条便打印了出来。(10月8日《光明日报》)
@梅子缙:让人民群众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就找政府,主动去向政府寻求帮助,让人民群众在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便利于民,让人民群众达到“有困难找政府”。“有困难找政府”应成为一种信念,一种党员干部坚守的行动准则,一种人民群众始终坚守的信念。
某县委机关文化建设十分有特色,在当地小有名气,十里八乡的单位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这本是件好事,但却在无形中为其带来了一些烦恼。“隔三差五就要接待一波本市的、外市的兄弟单位”“对本职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影响”。(10月9日人民日报)
@沈道远:“先进单位迎接忙”是“甜蜜的负担”,先进单位与其抱怨吐槽,还不如在统筹协调、科学安排上下功夫,让迎接参观学习更加务实高效。可以出台接待参观学习的制度,对接待时间和频次做出科学安排,避免参观学习挤占更多工作时间,确保单位的正常工作运转。
日前,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官方微信公号“多彩德新”发布了一则消息,对两名被问责的网格员分别处以10至20条“蓝黄香烟”或等价安全食品的处罚。(10月9日澎湃新闻)
@老夔:从“罚酒三杯”到“罚烟十条”来看,某些地方在对待扶贫的问题上,缺乏敬畏之心,没有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些地方还是把群众关系建立在“一根烟”“一箱苹果”的基础上。用这种心态对待扶贫,对待老百姓,怎么能做好扶贫工作?又怎么能拉近群众关系?
河南商城县男子刘明举与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共生养8个子女,其中一名女儿被拐,另一孩子意外身亡,剩余的6个孩子不仅5个被“出租”给小偷,为其行窃打掩护,还经常遭受父亲的捆绑、殴打等虐待。在邻居举报、当地村委会起诉之下,法院判决撤销了这对夫妻的监护权资格。(10月8日《北京青年报》)
@刘通:从“幼有所养”到“幼有善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律的力量或许可以为一个不幸的孩子或家庭兜底,却始终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呵护孩子的安全成长,关注未成年人的人生幸福绝不是一家私事,只有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权益重视起来,对未成年人的威胁警惕起来,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有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明天。
曾被称为各种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终于“消失”了。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记者最近获悉,上市一年多后,重压下三大运营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后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10月9日北京日报)
@邓海建:流量的背后,是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基础硬件与服务,是与民生攸关的公共问题。但如果这个领域不能以开放竞争的态势市场化,或者以公益服务的旨归公共化,始终在市场与行政之间摇摆不定,势必成为整个社会巨大而沉重的沉没成本。
10月10日下午,网络上出现关于“北京海淀区动物园象馆管理员发现园区丢失一头2吨重的成年雄象”的警情通报。10日下午14时许,北京动物园发布微博辟谣称,经过核实,此消息为虚假消息,大象馆所有大象均正常展出。随后,北京公安局官方微博也关注了此事,称“动物园把大象数了一遍,都在”。(10月10日新京报)
@杨玉龙:虚构“丢象警情通报”一方面须依法进行惩戒;另一方面不妨将其当做一堂安全常识课。毕竟,唯恐天下不乱者大有人在,依法严厉打击与人人加强防范,均不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