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设“门禁”不是简单的是非题

    近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开始试运行门禁系统,包括学校师生在内,进入南大鼓楼校区北园,必须要刷校园卡或者登记。

  对于“高校大门应否敞开”的话题,向来不乏见仁见智的舆论争议。此次南大鼓楼校区设立“门禁”系统,无疑再次引发旧话重提。支持者是出于对高校“安全”与“安宁”的环境考量;而反对者则是从高校作为公共资源属性的“开放”与“共享”角度出发。  

  事实上,大学设“门禁”不是简单的是非题,“高校大门应否敞开”并非“二选一”的非此即彼关系。高校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在保障安全与资源共享的矛盾冲突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找到平衡点,寻求最大公约数,做到既向社会开放,又不放任不管,更非简单化地因噎废食、闭门谢客。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争议,南大校方已表示出不搞“一刀切”、实行分时段管理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高校大门敞开是一种开明的姿态和胸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托付。来客务必要自重、自爱、自律,遵守规章制度,爱护高校资源,对得起高校信任,展现出文明素养。只有让高校管理与民众共享相向而行、诚信友善,才会有高校大门越开越大、越开越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