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奋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 王本群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大会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奋力开创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
一、注重做好普法宣传、强化法治信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夯实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治的根基在于全社会守法。只有法治信仰内化为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行业的行为准则,社会治理才能依法进行,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全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是从根本上促进人们树立法治信仰的一场思想变革。自1985年起,山东省连续开展了30多年的全民普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影响,社会法治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实施“七五”普法和依法治省“两个规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着力实现“三个升级”:着力推动法治宣传转型升级,坚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做到精准化、常态化普法;着力推进法治文化提档升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化法德共建,不断深化群众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推进法治创建优化升级,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带动法治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注重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推动社会事务运行法治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在深入分析国情社情民情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下,在物质文化需求总体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要求,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平正义、参与社会管理、获得被尊重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等法治方面的需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为人民群众直接提供多层次、多领域、体现公平正义价值的公共法律服务,能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覆盖城乡、便民利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实现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努力增加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解决好人民的法律需求,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注重深化治本安全观、促进监管执法规范化,着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的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矫正等监管执法工作,既是法律执行的最后一环,又是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屏障,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社区服刑人员本身就在社会上服刑,罪犯、戒毒人员将来也要回归社会,做好监管执法工作,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幸福,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提升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工作水平,规范监狱、戒毒场所建设,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稳妥退出高危行业,5年来全省投入数十亿元,建成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的一流监所集群。规范场所管理,实施依法治监,5年来,全省监狱系统共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等近20万起,实现“零差错”,监管场所连续实现14个安全年,戒毒系统连续多年实现“六无”目标,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不足1‰,山东是全国在矫人数最多、再犯罪率最低的省份。全省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认真落实“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监狱、戒毒、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好“治本安全观”试点,努力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