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快递盒应成物流业主要选择

  今年“双11”,有电商平台推出“共享快递盒”。这种快递盒使用时是一个方形的塑料箱,收货人签收后,快递小哥就会将它折叠起来,变成一块塑料板,带回仓库重复使用。据官方数据,这种共享快递盒单个制作成本是25元,平均每周可循环6次,预计单个快递盒使用寿命可达1000次以上,单次使用成本0.025元。

  从报道可知,在网络购物高速发展的今天,共享快递盒的使用客观上将大大减少环保压力和资源浪费,值得大力推广。无论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还是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角度出发,共享快递盒都应成为物流业主要选择。条件成熟时,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大共享快递盒的覆盖率。当然,具体操作中可能还面临消费者不习惯、快递员难以接受等阻碍。

  因此,推行共享快递盒时,还应对消费者及快递员进行适当激励。如不妨以积分、优惠券、减免运费等形式对主动选择共享快递盒的消费者进行奖励,并按件奖励回收绿色包裹的快递员。这样才能让减少浪费,使用共享快递盒成为商家、消费者和快递企业的自觉选择,推动共享快递盒逐渐取代传统包装箱,让红火的快递业不失绿色环保。

  每周一、三、五早上6:30-7:10到操场领取“阳光早餐卡”,晨跑800米或者晨读20分钟后,再用手中的“早餐卡”即可兑换价值3元的食堂早餐券。近日,郑州大学推出的“早餐工程”活动每天都吸引了上千名学生自发早起,参与其中。(10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张贵峰:各种“花式查寝、喊学生起床”方式,催促大学生“早起锻炼”,改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其背后的动机和初衷,无疑是充满善意,也无可厚非。但与此同时,在实现这些善意动机和初衷的过程中,如何在方法手段上也同样合理可取也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今年以来,北京通州城管在全局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引导属地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服务,引入“721工作法”,争取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张哲浩:一个方法是否有效,关键之一便在于方法的执行者。各地在推行新的工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将不文明、素质较低的人员直接“拒之门外”,防止出现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方法施行效果的情况。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城管执法过程的监督,通过监督来促进城管部门贯彻新方法,促成作风转变。

  当生命的计时器停止摆动,当死亡悄然降临……这一刻,你留在世上的会是什么?近日,一场集体“葬礼”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体育馆里举行,54名初一学生静静地躺在地板上,体验着“死亡”的滋味。(10月24日《成都商报》)

  @王天浩:体验死亡是一堂“必修课”,也是一堂认识自我的课。但是,中小学开设这种课一定要把握好度,类似课程最终的落脚点应为积极正能量的引导,让学生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一生,面对死亡的限制,把自己的一生渲染得瑰丽多彩。

  一纸盖章的实习证明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加分利器,而国内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更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不过,近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有中介机构将实习机会明码标价,甚至表示“可内推,保证有offer”,费用则在一万元以上。(10月24日《广州日报》)

  @黄齐超:成功没有捷径,与其依赖“付费实习”“付费内推”,临时抱佛脚,倒不如在大学期间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和技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用实力敲开实习、应聘的成功之门。

  “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用这个做礼物,寄托的是美好的祝愿。”近日,湖北武汉市69岁的吕少芳拿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小饰品笑着说。吕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个又一个小饰品,送给了给他们让座的公交乘客。(10月23日《楚天都市报》)

  @乔笛宇:不求回报的付出是美德。懂得回报,发出“爱的回音”同样也是美德。如果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求回报地为他人付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爱的回音”,让爱的互动蔚然成风,那小小善意将变成大爱,化为万丈光芒普洒人间大地,温暖世间人心。

  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一个词便是“字如其人”,它最早源自汉代文学家扬雄名句“书,心画也”,可以理解为字是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表达和抒发。书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标志之一。只是,在用键盘打字几乎成为主流的当下,还有多少人写得一手好字?(10月23日中新网)

  @刘天放:捍卫手写汉字不是让人人去当“书法家”,倡导汉字书写,其实是对中华文化之根的呵护,以唤醒民族自尊,增强民族自信。由此,让我们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写好汉字,对温暖的手写汉字多一份敬畏,以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早上起来对家人说“早上好”,晚上睡觉对家人道一声“晚安”……这学期,重庆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给一年级的同学发了一本“好习惯手册”,上面罗列了10条好习惯,并要求家长记录下孩子们的实施情况,坚持21天。(10月24日《重庆晨报》)

  @付彪:家长是孩子的影子,一些好习惯连家长都没有养成或者做不到,我们再要求孩子去做,自然就没有底气和说服力。因此,在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不能当“看客”,也需要对着“好习惯手册”照着做,并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这样才会让孩子心服口服,进而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