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台减负令更要创新教育评价机制
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江苏省教育厅近日发文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江苏省教育厅还提出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和考试次数。
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推进减负政策。改革中考制度,取消小学统考环节,规定作业量……“减负令”描绘的愿景很美好,但是“减负令”再漂亮,关键还在落实。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再好的减负令也可能事与愿违、变调走样。
正如某教育官员所言:“由于减负牵涉的问题和环节涉及教育最深层的内核和导向问题,改革起来相对困难。”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要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孤立地谈减负殊为不易。面对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的现实,如何减负是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减负令如何契合教育现实,减负指标如何执行,如何监督与问责,都应有周到的制度安排。
除了出台减负令以外,教育部门不妨取消升学率指标,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改革教育评价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只有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学校“只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别”,才能让家长消除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态,学校才能体会到给孩子减负的好处。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