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职业化还需培育制度化
据了解,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国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00多万人。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数量将达到2000万,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超过35%。
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人口却在急剧减少,由曾经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变成了如今少于城镇人口。鼓励和支持年轻农民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是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可以预料,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新的理念、经营知识等,将会培育和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但农民职业化,还需培育制度化。农民职业化,直接对应的是职业的美誉度、优越性和感召力,这一方面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方的认同和接纳。因此,我们在构建和完善农民职业化相应制度设计的同时,应坚持不懈地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扩大投资和消费都要把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供充分的就业、医疗、养老等保障,解除职业农民后顾之忧,感召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成为职业农民,开创农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