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亟待法律和制度跟进

  在智能时代,汽车行业最令人期待的应用莫过于无人驾驶。它的出现不但可以为驾驶提供更多可靠的安全保障,而且在货物配送等领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这一领域也成为当下市场竞逐的焦点。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尚未制定和公布无人驾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国际范围看,无人驾驶由于是太过前沿的新生事物,普遍存在立法缺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快进步,带动了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无人驾驶取代传统驾驶模式,将不可逆转。但百余年来汽车社会形成的秩序、习惯、默契,与无人驾驶智能科技的不相合拍。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政策法规的滞后问题。无人驾驶汽车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在相关问题上,却是一片空白,这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应用等,都缺乏制度性保障;另一方面,对于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现行规则和法律下难免会有不适,对于新问题也呼唤规则和法律的完善。如果原有规则无法及时适应科技创新的步伐,就可能反过来制约科技创新。

  无人驾驶是一项颠覆性、划时代的技术,也蕴育着一个巨大市场,各国企业都在角力,各国政府也在积极配合。此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积极布局以争取主动权,无疑是好事。对于无人驾驶上路,如果我们一味指责无人车违规的做法,表面上看是维护法律,实际上在以落后的法律妨碍技术进步,乃是故步自封的守旧姿态。我国在无人驾驶技术和新能源车研发方面,与世界保持同步正是实现在汽车领域取得突破领先的机遇,对待无人驾驶技术等正在蓬勃发展且意义深远的新生事物,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应秉持理解的态度,多点耐心和鼓励,切忌“一棍子打死”的简单思维,错失无人驾驶长足发展的历史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