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编制化”是高校“去行政化”第一步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曾明确表示,将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20155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推进高校、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清除高校和医院传统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弊端,建立起以专业化和公平竞争为核心的职场文化,这是对中国高校和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官本位”文化的一种消解。

  高校、医院“去编制化”,是“去行政化”的第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对高校、医院“去行政化”的刚性要求。然而,高校、医院“去行政化”,不是退出事业编制,减少几个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就一蹴而就了。关键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潜伏在高校、医院领导头脑中的“官本位”思维,让他们回归教学和治病的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