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夜访”活动架起警民连心桥
福建省长汀县馆前派出所
“驻村夜访”活动纪实
“兰大爷,这是给您办好的身份证……”近日,福建省长汀县公安局馆前派出所所长梁强带着户籍民警来到离乡镇最远最偏僻的黄湖畲族村,给老人送去重新办好的第二代身份证,帮老人解决了丢失身份证无法领取低保补贴的难题。这是该派出所开展“驻村夜访”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馆前派出所组织开展了民警“驻村夜访”活动,俯下身子察民情,广纳民意解民忧,做好情报信息“采集员”、当好矛盾纠纷“和事佬”、做好安全宣传“广播员”、做好和谐警民关系“牵线人”,倾情为辖区群众服务,既夯实基层警务,又架起了警民连心桥。
做好情报信息“采集员”
长汀县馆前镇与连城县四堡、北团,三明市宁化县曹坊、治平,三明市清流县李田,以及本县庵杰、新桥、童坊等8个乡镇毗邻,交通便利,治安状况复杂。
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和采集基层基础信息是民警的日常工作之一,因此,民警将入户走访工作,实施人口管理,准确采集、登记本村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信息,全面了解辖区基本情况,作为开展“驻村夜访”活动的首要任务来抓,在工作中对所服务的村庄建立一户一档信息。通过在工作中不断更新信息,从而保证了基础信息的鲜活度。活动开展以来,驻村民警共走访群众500多余户,100%完成所服务行政村的实有人口信息采集,为派出所基层工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为有效推进辖区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地址清理,房屋登记、人员采集、二维码门牌换发、地址标注“5个100%”目标夯实了基础。
当好矛盾纠纷“和事佬”
馆前派出所每个驻村民警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纠纷调解方法,如辖区珊坑村与连城四堡交界,大多传承了交界地乡镇的民俗风情。驻村民警陈伟平因地制宜了解当地的民间习俗,在工作之余努力同村干部学习方言,在群众发生矛盾纠纷时,民警用几句方言,无形中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化解矛盾纠纷如虎添翼。
据悉,自开展工作以来,驻村民警均能够通过“接地气”的方式将自己融入服务村,同当地干群亲切交流。通过“驻村夜访”活动,今年以来,馆前派出所民警共为服务村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有效维护了一方稳定。
做好安全宣传“广播员”
在日常的“驻村夜访”活动中,民警不仅开展日常社区警务工作,更大力开展安全、消防、禁毒等法治宣传工作。
提高村民防范意识也是驻村民警的一个“重头戏”。结合驻村活动,民警利用和组织各种会议的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发放关于法律、法规、交通安全、防火、禁毒、防毒、防盗、防抢、防骗等宣传手册。同时走村串户,耐心、详细地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讲解有关防毒、防盗、防骗的应对知识。据统计,活动以来,民警开展宣传工作20余场次,发放宣传单1500余份,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做好和谐警民关系“牵线人”
自开展“驻村夜访”活动以来,驻村民警在服务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加强巡逻防控等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活动成为民警与行政村以及群众之间亲密关系的桥梁,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取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
每个民警都是警民和谐关系的“牵线人”,通过密切警民关系这根“纽带”,辖区群众与派出所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民警更广泛、更紧密地接触群众,从小事做起,从不满改起,真正做到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从而大大提升了辖区群众安全感,也让老百姓更深入了解公安工作,更好地配合公安工作,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增强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