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葬”应广听民意大力推广
日前,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意味着自然葬——这一新的殡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
现实中,墓地供应紧缺,令不少人唏嘘“死不起、葬不起”。而“自然葬”,1平方米的区域即可安葬10名逝者骨灰,土地利用率是传统墓地葬的10倍,且对土地没有丝毫浪费,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可谓文明,更可谓利国利民、造福后人的理性选择。同时,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的政策,相比一些有限的“政府补贴”,这种“免费安葬”无疑是生态葬的“升级”版,既表明了政府推进绿色生态葬决心,也能进一步“感染人”。
当然,“自然葬”刚刚推出,既不可能尽善尽美,也有个适应过程。这除了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广泛共识,也需要在实践中倾听民意呼声,注重细节跟进,不断总结完善,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政府的体恤和温暖。但在现实语境下,相比其他“葬”,“自然葬”更具有推广价值,因而需要采取措施,加大推广力度,而不是心血来潮,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