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严校规”为何短命?
近日,网传清远清新一中发布“史上最严‘男女交往校规’”——男女生共同进出食堂、给异性拎包拿外套等行为皆被“禁止”。媒体3月15日了解到,该“史上最严校规”已被叫停。
此规定之所以出台,学校也许是出于好心,害怕学生早恋。但是应该知道,由于青春期的躁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对事物产生幻想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学校可以通过性知识普及和教育学生防止早恋,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草木皆兵,造成紧张空气。
学生的行为当然要文明规范,学校也需要规范管理,否则就会一盘散沙,不文明行为就会糟蹋校园环境,甚至可能带来管理的混乱而出大问题。尤其是校园应当是播种文明、培养情操的圣土,而不是肆意放纵、无视道德与文明的娱乐场所。
学校需要管理,但管理之要在于“理”。首先要明理。理者,非无的放矢,空显伟岸。而是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再者,管理贵在“礼”。礼者,要注重关爱的细节,而不是毫无人性化的事无巨细,管得太死。“最严校规”之所以短命,问题就出在管理不在“理”上。
近日,家住青岛的60岁老人陈先生的遗体在海边被发现。老人还留有一封遗书,上面讲述了自己前后投入数万元购买保健品的经过,同时把矛头对准一家名叫“向尚集团”的公司。(3月13日《半岛都市报》)
@丁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流传千年的古训。法国作家司汤达也说过,“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老人频频陷入保健品的骗局,甚至有人因此轻生,显然不符合上述理念。但愿陈先生的悲剧,能换来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避免其他老人再遭此伤害。
18元在西安可以做什么?吃一大碗牛肉拉面,打一次不远不近的出租,来一罐空气……来一罐空气?是真的!还是秦岭的空气。在西安市文艺路一家展销中心,一瓶瓶罐装空气引来关注。“90后”顾客小萧说,“我之前买过一罐,喷出来的富氧空气很清新,有一种森林的味道。”(3月14日 《北京青年报》)
@杨应和:清新的空气竟然成为一些人热衷的商品,确实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环境治理是复杂的、长效的,不能寄希望于运动式处理,需要建立长效环保监督落实机制,用法律法规来对付有污染的企业,需要整顿的整顿,需要罚款的罚款,需要关闭的关闭,绝不含糊。只有这样,“买空气”的现象才不会发生。
近年来,电动车超标上路、改装超载等问题突出,严重威胁道路交通安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朱善萍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3月14日《现代快报》)
@维扬书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给电动车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套上保险,才能大大降低居高不下的电动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平安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虽然中央财政自身也不宽裕,但是我们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儿,也要想办法挤出资金支持困难地区。”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这样表态。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欧文汉也表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永远不会有休止符,确保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比上年只减不增。(3月14日 人民网)
@刘磊:政府过紧日子,不仅可以使“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腐败”等得到有效遏制,还可以减税降费、改善民生、支持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紧日子”换“好日子”,如此划算,当然值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