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央企瘦身职工安置优先 绝不出现“下岗潮”

  本报讯(记者汤瑜) 3月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针对国企改革可能出现的下岗潮问题,肖亚庆说,去年中央企业在瘦身健体过程中,也包括去产能,涉及职工大概是11万人,通过内退转岗、劳务外包,也有一部分解除劳动合同,对这些员工都做了妥善安置。下一步,中央企业对这些“僵尸企业”的处置、困难企业的治理和瘦身健体减少法人层级、减少管理层级中,必然要涉及一部分职工,但是国资委去年就强调,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把职工安置放在一个优先位置来考虑。

  他补充,现在做了很多重组,也做了很多“僵尸企业”的处置,1月-2月份又减少了357家法人单位,这些过程当中涉及的职工,到目前为止都得到了妥善安置。下一步,在改革过程中,也必然还会遇到同类的问题,我们会把职工的利益、职工的安置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绝对不会出现“下岗潮”问题。改革要让更多的职工有获得感,要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改革过程中,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护职工的利益和权益。

  肖亚庆表示,国企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续不断地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2017年在7个方面要实现突破或者有新举措:一是加强国资监管;二是强化风险控制;三是深入推动央企重组;四是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剥离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加快公司制改革,今年在央企完成公司制改革;六是进一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七是全面从严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对于国资监管缺位、越位、不到位的情况,黄丹华表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资监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他介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资委全面地梳理国资监管工作当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的要求,重点从健全制度、转变职能、强化监督三个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国资监管的制度体系;二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国资委的职能转变和机构调整;三是打造‘三个平台’强化监督防流失。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国资委的职能转变,围绕提高效率、增强活力、防止流失,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优化监管职能、改进监管方式,不断地提高国资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黄丹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