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好教育改革发展的“试卷”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本报讯(记者李张光)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乡村教师、教育脱贫攻坚、校园毒跑道、九年义务教育是否延长等教育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在提到我国乡村教师问题时,陈宝生表示,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名乡村教师,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乡村教师短缺,集中表现为“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长不高”等问题。
他介绍,针对年轻教师不愿到乡村教书的“下不去”问题,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特岗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工作。而为了让乡村教师“留得住”,中央财政投入52.53亿元,提高乡村教师补助,让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受益。为解决“教不好”的问题,教育部门采取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并培训乡村校长380万人次。而要让乡村教师告别“长不高”,要解决评职称等职业发展问题,做好制度安排。
关于教育扶贫,陈宝生表示,正在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基础建设和学生资助方面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要明确各个学段的人口数量和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同时,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组织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
在回答校园“毒跑道”事件时,陈宝生认为,“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没有质量意识”等因素是导致近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就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该标准已经过充分论证,今年上半年将进行大范围的适应性调查,随后将对外公布、实施。同时,要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逐步和更多的省份签订备忘录,落实地方政府监管责任。
此外,他还建议,在校园跑道和类似的设施建设上,最好选择“代建制”,交给专业力量来做。
教育部是否考虑延长九年义务教育,陈宝生表示,义务教育的特征是强制、均衡,从强制角度看,向上向下延伸不具备条件;均衡来看,九年义务教育处于低水平阶段,不发达地区对均衡教育有很多问题,基础不牢靠,延长义务教育条件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