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5A级景区“摘牌”应有“零容忍”态度
国家旅游局2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决定给予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景区、辽宁省大连市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等3家5A级旅游景区严重警告,要求限期6个月整改,如果整改不合格,上述景区将面临被取消5A景区资格的处罚。
5A景区是一块金字招牌,一旦被评定后,不仅名气大增,门票价格也会上调,游客量和收入等方面都受益,对地区旅游形象也有提升,各地政府和景区都趋之若鹜。为拿到5A级景区资质,很多景区都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评上5A级后就忙于涨价捞钱,没有心思维护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自然会随之下降。此次3家遭到严重警告的5A级景区,情况就是如此,各种问题频频爆发,游客投诉多,却一直没有纠正。
从通告看,3家5A级旅游景区涉及的各项问题,已然不符合5A级景区标准,理应予以立即“摘牌”处理,严重警告乃是轻的了。事实上,此前部分被“摘牌”的5A级景区,被通报的问题也与这3家类似,却被断然“摘牌”,并不给严重警告、整改的缓冲时间。
可见,对于5A级景区的退出机制,需要有明确、细致、量化的标准,不能留下太大的弹性空间,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设立“摘牌”红线,一旦触线立刻启动“摘牌”程序,不留任何余地。如此,才可以让5A级景区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随时警惕会被“摘牌”,从而秉持优质管理、游客权益为重的理念,极力将景区维持在5A级景区标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