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公安厅举办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记者汤瑜) 12月9日,浙江省公安厅举办了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主题新闻发布会暨全省集中宣传月活动。浙江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俞流江在会上透露,2016年1月至11月,浙江省受理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89万起,涉案金额达18多亿元;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4起,涉案金额近4个亿;被骗千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有6起,最大的一起高达3590万元。
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48类200多种骗术。其中,冒充公检法、网络购物、购物网站刷信誉、网络投资、QQ冒充熟人、网络招工、网络代办信用卡贷款、网络销售伪劣保健商品、网游购买装备和机票退款这10类诈骗手法最为常见。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浙江省发生的100万元以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5%以上都是通过网银和网络支付平台转账的。
据浙江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一批新的地域性电信网络职业犯罪群体。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而且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不仅民众防范难,执法部门也面临打击难的现状。
会上,作为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简称国务院联席办)“钱盾”反诈公益平台的技术支持方,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高级专家刘坤作了《如何以大数据打击电信诈骗》报告,展示了“钱盾”反诈公益平台的功能和技术能力。“钱盾”是国务院联席办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开发的反诈系统,可覆盖手机端、PC端、Pad端,防止用户的信息泄露。
刘坤表示,用户通过钱盾APP可第一时间将诈骗电话号码等数据同步至警方,并打通各类开放平台,能够实时识别、拦截诈骗电话、短信、钓鱼网站等。同时,钱盾APP实时进行最新的骗术预警,提醒群众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在钱盾反诈警务平台,举报的诈骗信息可以同步给警方,并通过相关技术协助追查诈骗背后的实人身份。
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资深总监刘加伟表示,今年10月24日,国务院联席办发布的“互联网+反诈公益平台”——钱盾,集合了警方、用户和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并已形成了一个反诈生态体系,以共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最终实现用科技守护百姓资金安全的目的。钱盾反诈公益平台不仅可以保护手机里的钱,还可以让老百姓参与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中,体现“人人参与,才是公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