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最该反思有偿替课歪风

  随着“逃课市场”的壮大,在课堂上替“雇主”喊一次“到”就可以轻松赚到几十元钱。有偿替课现象悄然成风,而“替课”者大多都是学生。

  大学生不上课,花钱请人代替上课,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且,翘课本身就是一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找人替课比翘课行为更恶劣。对于大学生找人替课行为应当批评,也该严惩。但是,大学生翘课和有偿替课成风,该反思的不只是找人替课的大学生,还有高校和高校教师。

  大学生找人替课畅通无阻,说到底是授课的大学教师压根就没有发现喊“到”的大学生是冒牌的,归根结底是很多大学教师根本就不认识自己带的学生。自从高校扩招以后,高校教师授课的班级和带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高校教师上完课之后基本上与学生没有交流,这就导致不少高校教师不认识班级学生。

  再者,当前高校在学术评价和教师评价机制上存在偏差,“重科研轻教学”,这导致广大高校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少高校教师平时不花工夫认真钻研教学,不花心思研究学生和教材,以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要彻底刹住大学生翘课和有偿替课歪风,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对翘课学生和找人替课学生的惩处力度;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必须改革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评价机制,强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责任。

 

 

  笔试成绩69.9分,面试成绩81.76分,在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陈建忠以总成绩74.644分位居报考岗位的第4名,其职位也正好招4人。然而,他被血常规中偏高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卡在了体检环节。(119日《中国青年报》)

  @张筱:对于公考体检有异议的考生,官方和考生不妨共同商议委托第三方进行体检,以打消彼此间的顾虑和猜测,从而让体检在阳光下进行。这样既能保证考生的合法权益,也能避免民众产生对官方篡改体检结果、进行暗箱操作的怀疑。更为重要的是,第三方的引入增加了公考体检制度的弹性和温度,补上了制度漏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118日《北京青年报》)

  @陆晨:理论意义上的利好照进现实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社会共享、社会“尊知重教”的良好初衷,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的话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反思和讨论,细化“规则”、划定“尺度”。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统筹考虑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政策,精准测算调价水平,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18日新华社)

  @程彦暄:当药品失去了“暴利”,医生开药将转为“疗效为王”,医院对药品的采购也将变得更具针对性,药品商势必将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围绕治疗效果下功夫,久而久之必将在业内营造出“唯效果论”的良性氛围,从而实现依靠药性、药质、药效来赢得市场,造福患者。

  111023时许,河北蠡县鲍墟乡中孟尝村一名男童在不幸落井近108小时后,终于被找到,这场被无数人关注的营救宣告结束,但孩子已无生命体征。(1110日中国青年报)

  @张立:“枯井吃人”的恶,会在多久时间内成为人们关注和解决的焦点,考验着人们的良心和法制的威严。只有全面掌握农业灌溉水井数量,逐一建档,对枯井采取警示或回填措施,落实所有管理者的责任,法律和制度编织得越密,“枯井吃人”的可能性才会越低。

  谭超是烟台大学一家快递网点的老板,同时还是吉林延边大学历史系博二研究生。从事快递工作初期,部分大学同学表示不理解。有人说:真是世风日下,高学历去送快递,有什么前途?“一些同学自此疏远我,直至不再联系。”(116日央广网)

  @姜宇宾:“博士快递哥”只是当下社会转型大背景中的一个缩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一个人,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很多高学历精英所要面对的。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度关注“博士快递哥”。

  浙江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参照之前各版本的中小学守则,以及英美等国外的小学生守则,重新拟定了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比如记住父母的生日、实行光盘行动、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等。(118日《钱江晚报》)

  @罗银漫: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大多数孩子在这一教育上是空白的,怎么可能要求他们长大后立马“开窍”呢?心理学家说,情感也是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课程。这部具体化的学生守则,或许就是迈上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