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身份证成村官贪腐工具别当笑话看
“村干部有时借俺们的身份证用,用一次10块钱。”村民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检察官的重视,继而查办了一个贪污农业保险理赔款200余万元、涉案13人的窝案。
为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大量补贴,根据险种不同保费补贴比例为10%至90%不等。部分地方的巨额补贴成为个别不法基层干部、保险公司等觊觎的大肥肉,他们通过虚保、冒保、替保等手段套取资金,腐败风险呈现出窝案化、隐蔽化的特点。
村民身份证成村官贪腐工具别当笑话看。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成了“唐僧肉”,成为各路妖怪都想吃一口的觊觎对象,凸显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规范,在涉农资金的支付、管理上存在不少漏洞,即便有一套管理监督机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空转”现象,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已从小打小闹的“跑冒滴漏”,变成了局部地区的“管涌”现象,暴露基层权力生态重大缺陷,看似严密的监管环节在实际运作中都有“活动”空间,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强化审计监督,让补贴专项资金透明化,防止财政惠农资金被“权力妖怪”吃大户,应堵塞制度设计存在的漏洞,实行阳光操作,建立科学的防范机制和惩罚机制。采取制度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公平、公正地分配资金;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强农惠农资金在线监控平台,群众可以实时监督专项资金拨付动向、落实情况,实行全程式监管,让每一个环节都穿上“防腐衣”,并给惠农资金监管通上“高压电”,形成伸手必“触电”的态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类似案件的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