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法院通报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近日,北京市西城法院召开了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向社会公众警示各类二手房买卖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普及购房法律常识。

    据西城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郭云燕介绍,西城区是北京市老城区,辖区内的房屋交易多以二手房为主,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占到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八成左右,该类纠纷具有受政策影响明显、涉案标的额大、案件事实较为复杂等特点。西城法院受理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截止到9月就已收案587件。西城法院通过对近年来二手房买卖纠纷类案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十大类“风险房”,提示社会公众规避风险、保障房屋交易顺畅。

    从西城法院本次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来看,二手房买卖涉及的法律问题除了一般买卖合同问题,还涉及房屋产权情况、抵押贷款、委托代理、居间活动等其他法律问题,及以享受教育资源为购房目的的户籍迁移、学区房等政策性问题。郭云燕针对不同的房产类型、交易方式,提示公众二手房买卖的10种法律风险,并一一介绍了防范相应风险和合法维权的法律知识。

    这些案例中不乏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涉学区二手房的风险,郭云燕介绍道:“一定要提前向所在学校及教育部门核实好相关入学政策及购买房屋入学指标的使用情况,并且要将购买学区房这一特殊目的写入合同。”

    买房作为人生大事,必须慎之又慎。若遭遇到二手房“陷阱”既闹心又损害自身的合法权益,如何提前规避风险是关键。郭云燕认为,不同类型的“风险房”,也适用一些共同的风险防范措施。她建议二手房买家首先要准确掌握房产信息,通过看房产证、户口本和房子本身进行认真审核,可以要求售房人配合到房管部门、派出所户籍部门查询房屋情况、户籍情况等;其次要妥善签订购房合同,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都要认真审查交易流程、时间节点和违约责任等三个方面。维权方面,郭云燕建议在交易的各个环节,购房者都应当注意保留相关文件及证据,双方在实际履行过程中达成的新的约定,要及时作为补充协议附在买卖合同之后。一旦出现争议,拿好相关证据,帮助还原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