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架设“夺命网”者难逃法网
时值候鸟迁徙旺季,但也正是候鸟被捕杀最严重的时候。国庆期间,一些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共发现两大片堪称“网海”的非法捕鸟区域,累计拆除捕鸟网两万余米,解救活鸟近3000只,发现挂网死鸟5000余只。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一张张捕鸟网“张网以待”,一只只可爱的鸟儿被细小的网眼缠住,难以逃脱,最终要么成为人们的盘中美味,要么成为“网中亡魂”——被挂于网上,在几小时内饿死、渴死,或挣扎到力竭而身亡。那些涂毒生灵的捕鸟网,真可谓是人人喊打的“夺命网”,绝对不应该仅仅依靠护鸟志愿者的力量一拆了之,对架起“夺命网”的盗猎分子,更应该穷追猛打、绳之以法。要知道,捕鸟网被拆除之后,还会有重新架起的可能。
说到不法分子非法张网捕鸟,不由得想到轰动全国的“大学生掏鸟案”。郑州某高校大学生闫啸天和朋友曾掏了两窝小鸟共16只,卖给买鸟人获利1080元,法院认定闫啸天所掏之鸟是燕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闫啸天因此获刑10年半。与闫啸天掏两窝小鸟引发一桩“大案”相比,那些张网捕杀候鸟的不法分子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同样捕获的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如东方角鸮等,也应受到罪有应当的查处和处罚。
像天津、唐山那样,依靠护鸟志愿者发现并拆除捕鸟网,早有不少地方媒体在报道。这让人不由得想问,那些张着血盆大口的捕鸟网,为何几乎都是由护鸟志愿者发现并拆除的?尽管关于违法捕鸟的法律条文足够清晰,野生动物保护、森林公安等部门为何很少主动发现并打击张网捕鸟的“黑手”?对此,相关部门往往会解释说,保护野生动物面临着资金匮乏、人手不足以及处罚细则不明确等窘境,使得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上,这些窘境确实存在,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保护人手、强化细化制度来改变。不过,最需要加强的还是相关部门保护鸟类的责任心。部门人手不够,完全可以发动老百姓发现并举报非法捕杀行为,至少应在候鸟过境期加强巡查,打击买卖,守护候鸟安全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