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包头市白云法院整合执行力量 破解执行难题
本报讯(记者任世民 □王珂 郭丽娜)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白云矿区法院紧紧围绕“‘执行难’难在哪里?”“如何为‘执行难’把脉点穴?”这些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责任担当为己任,从“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难求,执行财产难动,特殊主体难碰”根源中频出奇招,逐一破解,有效树立了司法尊严与权威,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强化内外联动
执行工作形成巨大合力
“过去,执行工作只有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现在,有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到执行工作中来,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白云法院执行局局长那日苏表示。
“执行年”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白云法院按照自治区高院“执行年”专项活动的安排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效提升执行工作合力。在立案的同时为当事人发放诉讼风险告知单、给予可以进行诉讼保全的提示,就立案、审判和执行协调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交流,确保相关问题的及时反馈与解决,院党组定期听取执行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疑难案件及时“出主意”,共同寻找案件的突破口,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加强执行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自治区高院、市中院建立的与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工商、国土、住建、证券、公安等相关联动单位的网络查控合作,实现对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的全方位查控。截至目前,通过查控系统执结案件8件,初步形成了以法院为主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大执行”工作格局。
“现在有了网络查控系统,我们在网上就可以向各大商业银行发出查询申请,看看有没有被执行人开户的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白云法院执行局干警说起执行信息化所来带来的便捷,感触颇深。
重拳出击
使执行工作“虎口长牙”
“对‘老赖’心慈手软,就是对群众利益的极大漠视,就是对司法权威的自我贬低!”白云法院副院长刘晓东在执行工作调度会上指出。
白云法院这几年打击力度之大,可谓“空前”。特别是对规避执行和抗拒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果断采取罚款、拘留等执行强制措施,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迫使其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法律义务。为扩大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力,白云法院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执行工作进展情况;充分运用自媒体传播优势,在微博、微信上公布失信名单,推动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体系建设,敦促“老赖”们自觉履行义务。“执行年”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白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10名失信被执行人全部录入到失信被执行人管理系统,对14名被执行人采取了拘传措施,13人当场履行,拘留2人。
白云法院对执行案件实行一案“四查”“三清”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个执行案件都必须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存款及去向等情况,积极利用网络查控机制,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摸清案件存在问题和关键,理清案件解决方案,定清案件执结时间、方式。新的工作模式,让执行法官运用执行信息化手段的主动性更强,执行查控的准确性更高,执行速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执行
依托网络公开高效
执行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后,上级法院可直接调度部署工作,协调处理案件,互联互通目标迅速实现。同时,统筹执行人员数量和工作需要,统一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现场的时间、地理位置、声音、图像等大量信息可以直接传送到指挥中心,执行指挥人员远程指挥行动,提高执法现场安全系数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执行人员规范执法的监督。
改革创新
为执行工作增动力添活力
白云法院深刻认识到,执行工作越深入,遇到的难题就越多,规避执行的花样也会不断翻新。如果不敢创新、不敢变通、不敢创造性开展工作,仍然运用老办法解决问题就可能出现手段失灵的现象。为此,白云法院坚持创新执行机制,拓宽执行思路,为执行工作增动力、添活力。
在抓执行工作时,白云法院坚持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的原则,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有重点地开展了涉民生案件、小标的额案件等专项执行活动,带动了执行工作的整体推进。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与执行工作,对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有力推进执行工作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据悉,截至目前,白云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91件,执结68件,执结率达74.73%。在为期10天的“草原风暴”集中执行行动期间,该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两个100%”,即旧存案件全部执结,执结率为100%;2016年3月31日前立案的案件全部执结,执结率为100%。清理执行存案和破解执行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