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治安防控新常态 推进网格巡防出新招

法治抚州进行时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的东部,是江西省地级市,是国务院确定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之一。

    抚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名人辈出,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美誉。

    抚州市环境优美,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6.6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43.4%,环境综合评价居中部第一,是著名的宜业、宜居、宜游“三宜城市”,被评为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南城县提升治安防控效能的做法

  本报讯(记者张勇) 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合理配置一线警力,提高街面见警率,提升公众安全感,2012年以来,江西南城县公安局顺势作为,更新观念,在实战中摸索出“网格化”巡防服务管理模式。

  “四防”使防控全方位,不留死角。一是巡区联防。针对巡区重点部位、案件多发地段和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出现的作案轨迹,整合为八大巡区,建立特巡警大队弹性勤务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的轮班制运作。二是社区自防。以社区警务室为桥头堡,明确警务室片区民警担任社区网格长。依托“物管进社区”实行“警物联动”模式。三是小巷群防。推广“社巡合一”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民警75人,组建“五老”红袖队13支,实现了全县巡防工作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目标。四是单位合防。推行警企联合、企业联防、社企联动的模式,整合社区专职辅警、网格员和企业安保的力量。

  紧密结合科技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指导、支撑巡防工作,切实提升巡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GPS精准导巡。为10台巡逻车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指挥中心民警与街面巡防民警紧密协作。中心平台随时将各类重大警情、嫌疑人特征等信息,直接、迅速、及时向一线民警通报,实现一线实战信息共享,情况互通。依托天网地网监控。在城区各街面、路口、治安复杂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了电子探头、视频监控,建成“地网”工程监控中心,初步实现对县城主要路段、部位、角落的全天候、全方位的“天网+地网”动态监控格局。依托报警标识定位。对城区街面4000余根路灯杆进行地理信息标识,统一制作白底蓝字公安“110”报警定位编号,实行4位编号准确定位报警点。

  以夯实“网格化”巡逻管控基础为驱动,以强化社会面防控为抓手,不断完善考评、工作、研判机制,提升街面违法犯罪打防质效,维护了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研究制定《网格化巡防体系工作考评办法》,紧紧围绕巡区出现率、犯罪发现率、群众满意率实行“五率”标准化考评。推广“动中备勤”巡防模式,县公安局出台了《南城县公安局网格化巡防勤务规范》,针对街面、社区、重点单位巡逻工作,分别明确警情处置、打击现行、信息采集等工作职责。设置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预警等级,逐级加大巡逻力量配置、逐级提高防控时段密度。组织开展警情、案件每周形势研判,做到警情及时掌握、案情及时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网格化巡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维护了社区治安大局稳定。

  近年来,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巡逻网格化区域、完善网格化巡防机制,一是精确打击水平得以提升。实施“网格化”巡逻防控以来,通过打防管控,盘查可疑人员4570人,可疑车辆3000余部,协助刑侦、治安部门破获刑事案件471起,查处治安案件273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34名,抓获网上逃犯107人,摧毁盗窃团伙5个。二是社会防控能力得以提升。运行“网格化”巡防近两年来,县域警情同比下降32.7%,“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21.2%,治安案件下降27.6%,实现社会效果和警务效果“双提升”。达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的目标。三是群众满意度得以提升。在巡逻防控中,通过结合开展“大走访”活动,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1606件、救助群众2000人次,现场调解小矛盾、小纠纷1689起,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56面,感谢信103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