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创新执行方法 全民抓“老赖”

  本报讯(记者顾娟 □时婷婷 通讯员黄国强 环震) “我们的杨雷法官,仅到执行局两年,每年执结案件数都名列前茅。但是满头的黑发却变成了花白。”江苏泰州海陵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陈惠群说。

  8个月时间、9名法官、6亿元执行款到位。在这场“两到三年解决执行难”的战斗中,海陵区成绩斐然。“我们创立了全国首个执行基金、解决了一套房执行难题、实现了资产‘零流拍’……”海陵法院在创新执行方法的同时,更注重执法温度和透明。

  今年817日夜里,“凌晨行动”又一次在海陵区人民法院悄悄进行着,目标是抓住近1年还有3000万资金往来、随身携带大额现金,却拖欠几十名工人的血汗钱迟迟不愿偿还的“老赖”张某。经过巧妙的部署和周旋,张某夫妇终于“现形”,几十名农民工的工资眼看有了着落。

  人难找,法院执行工作中的通病。今年年初,海陵法院与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成立了全国首家执行悬赏基金会。“只要提供有利的线索,我们就会为其发放悬赏金。目前已经募集了25万元的基金。全民参与到惩治老赖的行动中,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另外,我们积极商请各专业银行设专柜办理本院强制扣划,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效果。”说起执行工作的进展,陈惠群自信满满。

  被执行人名下的唯一住房可以执行,但腾空被执行人唯一一套住房是执行工作中的难题。“我们要做好执行工作,但是也不能让法律失去温度。”陈惠群说。

  为此,该院向区政府申请了80套公租房用于被执行人唯一一套住房的清空工作。“这样被执行人可以立刻有房住,解决了一家人的居住问题。有不少申请执行人甚至表示,愿意替被执行人垫付数年的房租。”陈惠群表示,这样巧妙的做法,切实解决了一套房执行难题。同时,也能让当事人满意,避免了信访案件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破解执行难题,全院干警集思广益,首创全景式执行裁定书制度、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值班110”制度、制定执行案件流程节点时限管理实施意见、支持和配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检察监督,透明、规范执行工作;创新流拍资产的变现方式,推行政府资产公司收购流资产的资产处置方式,实现拍品“清零”,提高拍卖资产的变现成功率;加大司法拘留及拒不执行罪的办理力度,震慑拒不执行失信人;畅通当事人对消极执行行为的救济渠道,体现法律温度……创新举措逐步落实的同时,海陵法院的执行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并被评为江苏省“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示范法院”。

  “既是对我院前期执行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海陵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张伟说。

  “全院共有执行法官19名,18月,执行局共新收案件2725件,结案1848件,人均结案数205件。法官们5+2、白加黑是常事。”这时,陈惠群的电话响了,他又投入到了执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