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尽监管责任后再谈“龙虾险”
夏季是大快朵颐小龙虾的好时节,但“肌肉溶解”4个字让很多市民担心。现在,这个问题有了一个解决方法——全国首个“小龙虾险”在南京落地,已经有5个商家参保。消费者在这5家投保单位吃小龙虾如果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最高能获赔2万元。
南京在全国率先推出“小龙虾险”,让消费者多一层保障,其政策善意值得肯定。不过,有了“小龙虾险”,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应该看到,商业保险的加入,只是一种事后救济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小龙虾的食用风险。因食用小龙虾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严重者可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损伤等可能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在人命关天面前,最高2万元的赔偿显得苍白无力。再者,“小龙虾险”的兜底,很容易导致一些监管部门产生一劳永逸的想法,进一步放松对于小龙虾质量安全的监管。再好的商业保险都不如加强监管更保险。
当前正值小龙虾的消费旺季,近期多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纷纷发布小龙虾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选择持有有效期内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消费,不要进食感官异常或味道不新鲜的小龙虾。这样的消费提示出发点是好的,但有关部门的职责不应是提醒了之。如果监管不到位,正规的餐馆也不能保证安全。再者,消费者不是专家,更不是检测仪器,不能指望消费者自我防范食品风险。
当然,对于当下叫好不叫座的食品安全责任险来说,“龙虾保险”是有益的破冰尝试。但食品安全责任险应该属于最后一道防线,在穷尽监管职责的前提下,防范百密一疏的风险。对于小龙虾行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大监管力度,从养殖和流通各个环节筑牢防线,努力保护餐桌安全。否则,“龙虾保险”只能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