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还需“治庸”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廉政法学专家对记者表示,问责条例重点针对的是“不作为”,而纪律处分条例侧重的对象是“乱作为”。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党内法规,不可相互替代。

  党员干部违反党纪国法,损害了党和国家利益,败坏了党政形象,理应依法查处。那么,我们为什么对那些“为官不为”的庸官,也要实施问责追究呢?因为庸官思想僵化,主要表现在“四不”,即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创新。这类官员理论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守旧抱缺、不思发展。因为庸官思想平庸,导致其工作能力也极其平庸,在工作实践中,占着岗位不作为,抱着“少干事就少犯错,少犯错就是好官”的消极观念。

  思想平庸和工作平庸,是导致庸官不作为、慢作为的症结所在。因此,实行问责机制,是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竞争激励机制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执行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不可否认,庸懒散软奢等,在党政机关中普遍存在,可以说是一种“流行病”,只有出重拳、下猛药,才能惊醒“梦中人”,才能让一些庸官药到病除。

  因此,“问责”还需“治庸”。要突出问题导向机制,对查找、发现和暴露的问题坚决处理、处理到位,决不迁就姑息。既要刮大风、打大雷,更要下大雨、动真格,整治党员干部队伍中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从根本上扭转有的官员“不尽职、不尽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状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治庸问责的持续开展,我们能够看到奖勤罚懒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看到廉洁透明的党务政务面向群众,能够看到优质服务吹拂民心,能够看到高效履责成为一种新常态。

 

 

  为进一步完善对红十字会的监督机制,627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红十字会法修订草案规定,红十字会要建立经费、物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和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627日新华网)

  @毕舸:在打造“透明”红十字会的路上,制度又往前走了一大步。而除了红十字会,将更多慈善机构纳入法治化管理轨道,才能确保中国慈善事业的长久发展。慈善法何时出台,也就成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制度命题。

  日前,广州荔湾区芳村陆居路西小区,一名出生仅5天的男婴被遗弃在一张石桌上,随身纸条自称“我们是学生不懂事,求求好心人把他抚养成人”。所幸,男婴经医院检查并无大碍,目前已经被送至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照顾。(629日中国广播网)

  @齐国瑞:全社会要有关心未婚先孕人员的胸怀,公众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人,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生活机会,这样也就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社会要形成相应的保障体系,国家也要搭建救援平台、设置安全岛等为弃婴兜底。

  湖北新洲一中两学霸清华北大退学后,复读再考北大的新闻引爆网络。627日,两名学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退学原因不为其他,只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如果继续就读,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是想在这一行有所发展,就很难了。我不愿意这么将就。”(628日荆楚网)

  @薛家明:学霸“清华退学再考北大”,只是一个极端个案,但其后定然有更多的学子,在不喜欢的专业中煎熬。因此,学霸再考,并不值得拍手称快,反而是高校间学分互认、学生流动制度缺失的表达。学校间、专业间的学生流动尽快破题,才是“清华退学再考北大”的题中之意。如何让学校间、专业间转学的路,不再难走,更值得考量。

  因为在国学经典古诗词考试中不过关,陕西商贸学校个别中专三年级学生被罚抄120首古诗50遍,为此有学生微博爆料诉苦,并称如果不抄,就拿不到补助金。学校回应,罚抄是为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也没有要扣发助学金。(629日《华商报》)

  @林鑫:国学的魅力不是单纯流于表面,其文字所传达出的内涵和思想才是学生应该学习之处。机械性罚抄,只是单纯文字的堆砌,想要将国学融于骨血,必须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品味国学之魅力。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不要肆意去控制、限制学生,而是给予正确的帮助和指引,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