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院发布《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4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5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中英文双语版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性案例”。发布会当日同时公布了《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进行规范。

  据北京市高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民三庭庭长杨柏勇介绍,2015年,北京市三级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3939件,同比增长24.1%;审结11858件,同比增长8.49%。其中新收专利案件506件,商标案件1210件,著作权案件10935件,技术合同案件263件,不正当竞争案件540件,其他案件485件。

  此次发布的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创新性案例”均是2015年度终审生效的案件。“十大典型案例”如琼瑶诉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案,“十大创新性案例”如搜狗诉奇虎阻碍浏览器安装设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都榜上有名。

  杨柏勇指出,此次选取的案件,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等各个类型,均是知识产权界乃至全社会都普遍关注的重大知识产权案件,体现了知识产权与社会生活日益密切的关联关系。

  另据北京高院民三庭庭长助理潘伟介绍,2015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同比增长了24.1%,其中涉及网络的知识产权案件占到了较大比例。此次发布《指南》,是对涉及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进行规范。

  《指南》共3个部分,42个条款,涉及网络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纠纷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其中,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利用网络进行商品营销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市场经营模式,但是其中有关平台服务商的行为属性与责任的判断一直是司法实践的难点问题。为了有效打击侵权行为,《指南》确定了平台服务商对网络卖家的具体信息负有举证证明的责任,并对权利人“通知”方式、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因“错误通知”导致的法律后果均进行了详尽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