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携手志愿者畅谈精准扶贫

  本报讯(记者袁婷) 38日,以“社工携手志愿者,精准扶贫济困”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北京市密云区区政府召开。民政部现代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社工联合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北京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主办这场座谈会,密云区区镇两级政府工作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在介绍座谈会召开背景时,民政部现代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葵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要求,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此,我们组织部分民主党派人士,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密云区部分街道、乡镇的负责人,部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齐聚密云区,了解基层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情况,挖掘有效的扶贫济困资源,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资源良好对接,支持密云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座谈会上,北京市密云区新城子镇党委书记庆兆珅首先介绍了该镇贫困人员、贫困家庭情况。庆兆珅说,新城子镇是密云区最偏远的镇,至今有1万余人尚未脱贫,其中大部分是因病因伤致贫。为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济困”精神,该镇在统计贫困人口数据之余,还对贫困家庭进行了深度分析,划分出5类贫困家庭,以便下一步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实施“精准扶贫济困”。

  密云区果园街道社区科科长郎凤飞介绍了目前社区对于贫困人员、贫困家庭的救助情况。密云区委统战部、社工委、区民政局相关领导对当前扶贫济困政策进行了阐释。

  在谈到如何精准时,与会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民政部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婴、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副会长贾培旗、密云区精神卫生保健院院长王小齐、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北京御方堂中医门诊部主任孟文、深圳慈善公益网理事长颜攀熙,以各自从事的社会服务工作为例,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济困”应与“互联网+”相结合,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网成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君邦律师事务主任李继泉从伦理学和法律角度,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式进行“精准扶贫济困”进行了探讨,并以“网络募捐”为例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潜在的法律问题。

  会议最后,密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洪泉和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处长王晓安做了总结。

  与会者认为,推动扶贫济困,增进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部署的战略任务,是发展社会工作和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伟大使命。